白露时节,华容县华林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小学生们正与家长热烈讨论采摘计划。章华学校以“白露到,葡萄香”为主题,开展家校协同时间管理实践活动,将24节气文化与“双减”下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让三至五年级亲子家庭在自然课堂中玩转时间管理。
节
气
节气里的“时间密码”:从认知到实践
活动以“白露”为文化锚点,串联起“知节气、做规划、践行动、善反思”四大环节。下午2点,亲子家庭准时签到,领取《白露节气知识卡》《活动任务卡》等材料,教师以“为什么白露要摘葡萄”为引,开启节气课堂——园主讲解白露物候与葡萄成熟的关联,课题组成员补充节气民俗,让孩子们明白“自然时间”与“任务时间”的呼应关系。
“核心任务开始!”2点50分,随着一声提示,“我是采摘规划师”环节拉开序幕。亲子家庭需在1小时内,按自主制定的时间计划完成采摘、观察与记录。“我们刚才找葡萄区花了20分钟,比计划多5分钟,得在采摘时加快速度!”三年级学生南依然和爸爸及时调整节奏,一边小心剪下绿莹莹的葡萄,一边在《观察记录表》上画出葡萄藤的卷须、记录果实“像小玛瑙一样”的形态。遇到园区人流集中的情况,有的家庭选择先观察记录,错峰采摘,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调整计划。
节
气
家校协同:把“时间管理”变成亲子共成长
“这次没按时完成观察,是因为我看到那么多葡萄兴奋的乱跑,下次要先专注完成核心任务。”下午4点的分享复盘环节,孩子们拿着《时间管理反思表》主动“复盘”,家长则在旁引导总结。活动后,亲子家庭还需共同绘制“白露日时间图”,用图画+数字的形式,将活动中的时间分配、问题解决过程可视化。
“以前孩子做事拖拉,这次通过制定采摘计划、应对突发情况,他主动说‘要守时、要规划’。”参与家长王女士感慨,家校协同的实践模式,让抽象的“时间管理”变得可感可学。教师团队则全程观察记录,从“是否准时集合”“计划执行度”“亲子合作效率”等维度进行过程性评估,后续将结合回收的任务卡、记录表,评选“优秀时间管理家庭”。
节
气
节气育人:让“双减”实践更有温度
本次活动是华容县小学“24节气家庭任务卡”系列课题的重要实践,旨在以传统节气为纽带,破解“双减”下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难题。活动成果将通过班级文化墙展示优秀“时间图”与活动照片,并编入《“24节气”时间管理活动案例集》,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鲜活样本。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节气文化中的育人价值,设计秋分收割、冬至包饺子等主题实践,让孩子们在自然与文化的浸润中,学会管理时间、热爱生活。”学校课题负责人颜双老师及全体组员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家校协同模式,让“双减”背景下的能力培养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编辑:赵适来
一审:朱亮宇
二审:陈 继
三审:严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