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余辉踏上三尺讲堂。
3年前,从小把母亲视为榜样的雷轶然也选择了教师职业,让梦想照进现实,成为了阅山湖小学的一名科学教师。
余辉与女儿雷轶然
她们,既是母女,也是同行。她们扎根于教育沃土,用坚守和奉献诠释着教育初心,为观山湖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请同学们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对人类做了什么呢?”……早上9点20分,贵阳市观山湖区逸都国际学校的课堂上,余辉正在给学生上课;下课铃声响起,她与同学们道别,又立即赶往操场,查看大课间是否列队整齐;大课间过后,余辉一刻不停回到办公室批改作业、备课,偶尔还要抽空巡视课堂,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余辉今年54岁,36年的教书生涯,她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勤恳敬业,尽职尽责为学生传授知识,从青年教师到省级骨干教师,她将青春奉献给了三尺讲台,种得桃李满天下。
余辉在教室上课
每逢节假日,总会有许多学生到家里来看望她,或是发信息送上节日祝福。每每想到曾经教过的学生还惦记自己,余辉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经一次外出培训,因为我从来没有请过假,学生以为我生病了,都跑到我家楼下等我,当看到我回来的时候,大家就扑上来叽叽喳喳地关心道,老师你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我当时就觉得一股暖流在心里流淌。”讲到这里,余辉满眼放光,“其中有一个女孩,还偷偷地塞给我一张小纸条,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昨天照了毕业照,可是今天我还想问你要一张你的单人照片,因为毕业照上的你太小了,我怕时间一久就会忘记你的样子。当时我看到那个纸条的时候,眼泪真的是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我觉得这就是当老师的最大幸福。”
谈及当初女儿想要考教师,余辉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赞同,也曾与女儿促膝长谈,告诉她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做好准备,尽全力做到最好,带着100分的责任心和爱教书育人。三年来,看着女儿从新人小白一点点成长,还经常和她分享自己取得的小成绩,余辉觉得倍感欣慰。
对于未来,余辉对女儿说:“希望你能做一个踏实上进、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守住初心,担起做教师的责任,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孩子。妈妈一直觉得你就是我的骄傲,我也相信你会成为一名非常出色、优秀的人民教师。”
深受母亲影响的雷轶然,正沿着余辉走过的路,将那份温暖与责任,继续传递下去。
成为教师的这3年来,抱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心态,雷轶然努力做好教育工作,一步步向着母亲靠近。谈起选择教师这份职业,雷轶然认为,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上教师后,我也时常感受着和妈妈一样的‘幸福’,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看到他们朝我跑来和我打招呼,抱着我分享自己遇到的开心事,就觉得我选择这份职业是正确的。”雷轶然说道。
雷轶然在教室上课
日常生活中,借着“同行”的便利,余辉与雷轶然母女也会经常分享彼此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雷轶然会虚心向母亲请教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而雷轶然也会教母亲如何利用AI辅助教学……
两代人,跨越30余年,见证着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却始终坚守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她们用自己的选择证明:教育是一场接力赛,总有人会接过“接力棒”,让“教书育人”的初心,照亮更多的孩子。
对于未来,雷轶然对母亲说道:“谢谢您用一辈子的言行,教会我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我也会接过这份接力棒,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记者手记:看着她们,忽然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传承从来不是固守一成不变的法则,而是一场温暖的接力。上一代人传递了责任、热爱与坚守,新一代人则带来了创新、视野与活力。她们站在不同的时代浪尖,却向着同一个方向扬帆,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平凡而伟大的故事,让每一颗种子都找到绽放的土壤。
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邰芯雨 郝涌智
编辑 罗昌
二审 吴兵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