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发布与研讨会(第二场)在苏州校区举行。会上发布了“智慧治理”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提出“智慧治理”这一标识性概念,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与现代科技伦理,兼具中国立场和全球视野,旨在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技术赋能—制度创新—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治理新范式。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平台支撑和产品研发,已在智慧治理领域系统性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未来要进一步推动以“智能”提“质量”,以“智慧”惠“人民”,以“治理”促“发展”,让治理效能实现新飞跃、科技赋能达到新水平、发展生态焕发新活力,书写好数字时代“善治”的中国篇章。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书记、智慧治理学院院长唐杰作“智慧治理”标识性概念与原创性理论发布。智慧治理是依托新兴技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主体协同、技术嵌入与制度保障联动,重构公共治理生态的新型治理范式。智慧治理的理论核心有三大突破,即超越“技术赋能”范式,超越“共治”理念实践维度,超越单一学科框架。
在对话阐释环节,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剖析智慧治理的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探讨技术在智慧治理落地中的角色及对传统范式的超越,分享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结合的典型案例。同时,围绕技术瓶颈展开探讨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如加强跨学科技术协同研发、完善数据安全与伦理规范、推动技术适配不同治理场景等。
据悉,“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发布与研讨机制系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推出的常态化学术品牌,致力于发布各学科具有标识性的重大概念和原创性的理论观点,转化形成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知识产品,推广中国学术界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方面的重要创新成果,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作者:焦以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