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成长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壮乡苗岭间,有这样一位教育人:他三十八年如一日,扎根教育沃土,以仁爱之心润泽童心,用智慧与担当走出了一条南疆名校崛起之路。他,就是文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原党委书记、校长刘永兴。
从1987年踏上文山州民族师范学校的讲台,到2006年竞聘成为文山实验小学校长,再到2022年担任集团党委书记,刘永兴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十九载耕耘实小,三十八个春秋奉献文山教育,他将青春与热血倾注于这片热土,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崇高风范。
坚守一线,以身作则的“首席教师”
尽管身居书记、校长之位,刘永兴始终铭记:“我首先是一名老师,然后才是一位校长。”他坚持奋战在教学一线,参与一线考试,或执教多班道德与法治课,或承担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此外,还亲自带数学徒弟,走进一批批新教师的课堂,指点引领他们迅速成长。在他看来,唯有深入课堂,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所需、教师所难,进而精准施策、科学管理。
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打造“学”而非“教”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常说:“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也引领全校教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仁爱润心的“孩子王”
刘永兴的教育情怀,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即使学校配有公务用车,他也常常步行至公交站,只为轻拍一下想乱扔垃圾的孩子的小手和保护提醒打闹的孩子;发现角落里一块松动的瓷砖,他会立即处理,唯恐伤到学生。他常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小天使。”
他坚持每天带操、晨跑,推动体育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更令人动容的是,自2006年起,他带领学校持续14年对中越边境的响水兴边小学开展结对帮扶。通过互访交流、爱心捐赠、走出大山看世界等活动,点燃边疆少数民族孩子的梦想之光。截至2019年,已有23名兴边小学学生考入本科院校,实现人生的跨越。
领奖台上,他给孩子们颁奖,竟自己带头咬着奖牌,活脱脱一个受师生爱戴的“孩子王”。
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领航者”
面对校园狭小、资源有限的困境,刘永兴大胆探索学区化办学。2015年起,他推动建成南、北、东、华龙湖四个校区,形成“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惠及9500余名师生。2022年,文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标志着学校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他提出“和乐教育”理念,构建起“和美”管理、“和融”生态、“和乐”课程、“乐教”队伍、“乐学”评价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这一成果荣获2019年云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被誉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典范”。学校也先后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全国文明校园”等80余项殊荣。
甘为人梯,辐射引领的“公益使者”
刘永兴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他积极推动“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组建文山州教师育人共同体,带领团队“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送教送培至全州薄弱学校,惠及两万余名师生。2018年,他带领的团队荣获全国“四有好老师”公益行动奖。
他主持“云南省国培计划刘永兴名校长工作坊”,培养出全国优秀校长、云岭名师、特级教师等百余名骨干人才,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名师队伍”,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神传承,永不落幕的“文化象征”
2025年,刘永兴虽已离任,但他的教育思想与人格魅力仍在深深滋养着文山实验小学。他主持编撰的校本文化体系、倡导的“实验引领”精神,《身边好老师》系列已成为学校赓续发展的精神坐标。
“教育是一段快乐的旅程,愿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都能在南疆这片教育乐土上,身心和谐地实现幸福人生。”这是刘永兴的心愿,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诺言。雁过无声,叶落无痕,但他留下的,是一所名校的崛起,是一方教育的振兴,更是一颗颗被点亮的童心与梦想。
来源:文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王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