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吕虹 9月23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会上表示,十四五”规划确立的教育领域各项目标任务全面高质量完成,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我们刚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签署国际STEM研究所协议,这说明中国的基础教育和科技教育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怀进鹏在现场宣布。据南都记者了解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已于21日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合作建设的一类中心。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5年9月23日 9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教育部副部长杜江峰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并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2895个县域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高等教育迈入国际公认的普及化阶段
发布会现场怀进鹏介绍,在基础教育方面,近年来,我国坚持以县中振兴为推动,改变以升学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配合中考改革进行探索,淡化竞争、减少焦虑,高考综合改革持续落地,并已在各地全面实施。
学前教育方面,毛入园率从2012年64.5%,提高了27.5个百分点,达到了92%,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全部实现基本均衡。
此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达到现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
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成效显著,培养了全国超过50%的硕士、80%的博士,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涌现出一批“挑大梁”的优秀人才。总体上,整个“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在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聚焦创新体系效能提升,“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一大批关键技术服务于国家工程、大国重器,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学位法实施后,成为人才培养打破传统学术评价标准、接轨产业实际需求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评价改革取得的有效突破。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研究生可以用专利、产品设计、方案设计等创新性成果申请获得学位,历史性突破了学位授予“唯学位论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