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课堂之外的 “科学拓展”: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科学世界
4 年级科学需要 “从课本延伸到生活”,这些低成本的拓展方式能帮孩子打开视野:
1. 读 “轻科普” 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选图文并茂、语言简单的科普书,比如:
- 《神奇校车・桥梁书版》:用故事讲科学(比如 “卷毛老师带大家钻进蜜蜂巢”,学昆虫知识),画面有趣,文字量适中;
- 《身边的科学》系列:专门讲 “冰箱为什么会制冷”“自来水从哪来” 等生活问题,帮孩子把课本知识和日常场景对应。
- 阅读技巧:和孩子 “轮流读”,遇到插图时让孩子 “看图说话”,比如 “这张图里植物的根有什么特点?”,加深理解。
2. 看 “短科普视频”:直观感受科学现象
控制时长(每次 10-15 分钟),选适合 4 年级的内容:
- 央视《科学动物园》:讲动物的生活习性,对应 “生命科学” 模块;
- B 站 “李永乐老师小学科学课”:用动画讲 “光的反射”“简单机械” 等知识点,通俗易懂,孩子容易接受。
- 观看后互动:问孩子 “刚才视频里说,彩虹是怎么形成的?”,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检验吸收效果。
3. 逛 “身边的科学场景”:实地观察学习
- 逛公园:观察 “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针叶、阔叶),找 “蚂蚁搬家”“蜜蜂采蜜” 的场景,对应 “生物与环境” 知识点;
- 去菜市场:看 “新鲜蔬菜和蔫掉的蔬菜”,讨论 “为什么蔬菜会蔫?”(水分流失),联系 “植物的水分运输”;
- 在家看天气预报:让孩子当 “天气预报员”,播报 “今天气温、风向”,并解释 “为什么今天会下雨?”(简单说 “云里的小水滴变多了” 即可)。
三、家长引导 “避坑指南”:别让这些行为打击孩子兴趣
4 年级孩子的科学思维还在萌芽,家长的引导方式很关键,要避开 3 个常见误区:
- 别用 “标准答案” 限制孩子
- 比如孩子问 “为什么树叶秋天会变黄?”,不要直接说 “因为叶绿素减少”,可以先问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哪怕孩子说 “因为树叶老了”,也先肯定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再慢慢引导他观察 “夏天和秋天的树叶,除了颜色还有什么不同?”(比如夏天树叶更绿、更有光泽)。
- 别因 “实验失败” 批评孩子
- 比如孩子做 “电路实验” 时灯泡没亮,不要说 “怎么连都连不好”,而是和他一起找原因:“我们先检查电池装反了吗?再看看导线有没有接紧?”,让孩子明白 “失败是找到正确方法的第一步”,保护探索欲。
- 别 “过度讲解” 复杂原理
- 4 年级科学重点是 “建立直观认知”,比如讲 “地球公转”,不用讲 “椭圆轨道、近日点远日点”,只要用 “孩子绕着桌子走(模拟地球绕太阳),走一圈代表一年”,让他知道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会经历春夏秋冬” 即可,太复杂的原理会让孩子觉得 “科学很难”。
总之,4 年级科学的核心是 “让孩子觉得科学离自己很近,而且很好玩”。不用追求孩子记住多少专业术语,只要他愿意主动观察蚂蚁、好奇冰块融化、想动手做小实验,就是科学学习最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