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科普”回复:“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电子课本在线阅读
高中物理备考指南:从 “公式记忆” 到 “思维建模”,突破力学、电磁学核心难点高中物理是 “逻辑思维 + 数学工具 + 实验探究” 的综合学科,核心模块包括力学(运动、力、能量、动量)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 、热学 / 光学 / 原子物理(基础认知) 。很多学生因 “重公式轻理解”“不会建模”“计算失误” 导致失分,实则物理提分的关键是 “吃透规律本质 + 掌握解题模型 + 规范答题步骤”。以下从 “基础夯实、模块突破、解题技巧、备考规划” 四个维度,提供适用于高中全学段(尤其高三复习)的系统策略:一、夯实基础:从 “概念规律” 到 “公式应用”,筑牢物理根基高中物理 80% 的基础题和中档题依赖 “概念理解”“规律应用” 和 “公式准确”,避免死记硬背,需通过 “本质拆解 + 适用条件 + 数学推导” 掌握核心内容。1. 概念理解:抓 “定义本质 + 矢量标量 + 易错辨析”物理概念是解题的 “起点”,尤其需区分 “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和 “标量(只有大小)”,避免因 “方向忽略” 丢分。以下为高频概念示例:核心概念定义本质矢量 / 标量易错辨析(高频考点)速度(v)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式 \(v = \frac{\Delta x}{\Delta t}\)矢量① 与 “速率” 区分:速率是标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② 平均速度 vs 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对应 “一段时间 / 位移”,瞬时速度对应 “某一时刻 / 位置”加速度(a)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式 \(a = \frac{\Delta v}{\Delta t}\)矢量① 与 “速度” 无关:加速度大不代表速度大(如火箭刚发射时加速度大,速度小);②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Delta v\)方向一致,与速度方向可相同(加速)、相反(减速)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矢量① 与 “运动状态” 关系:力是 “改变” 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 “维持” 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② 重力 vs 万有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分力(地球自转影响),两极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电场强度(E)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式 \(E = \frac{F}{q}\)(q 为试探电荷)矢量① 与 “试探电荷无关”:仅由电场本身决定;② 与 “电势(φ)” 区分:E 是 “力的性质”,φ 是 “能的性质”,二者无直接大小关系(如匀强电场 E 恒定,φ 随位置变化)2. 规律公式:从 “推导过程” 到 “适用条件”,拒绝机械套用物理公式不是 “万能咒语”,需理解 “公式怎么来”(推导逻辑)和 “什么时候用”(适用条件),避免 “张冠李戴”。以下为高频规律公式示例:核心规律公式及推导适用条件易错点牛顿第二定律\(F_{合} = ma\)(由 “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得出)① 惯性系(地面、匀速运动的参考系);② 宏观、低速运动(v≪c)① 忽略 “合外力”:必须用 “所有力的矢量和”,不能用单个力;② 方向错误:a 与\(F_{合}\)方向一致,需建立坐标系分解力动能定理\(W_{合} = \Delta E_k = \frac{1}{2}mv_2^2 - \frac{1}{2}mv_1^2\)(由功的定义推导)① 任何运动形式(直线、曲线);② 任何受力情况(恒力、变力)① 漏算 “摩擦力做功”:摩擦力是耗散力,需计入总功;② 混淆 “功的正负”:力与位移夹角 > 90° 时功为负平抛运动规律水平方向:\(x = v_0 t\);竖直方向:\(y = \frac{1}{2}gt^2\)(分解为匀速直线和自由落体)① 初速度水平;② 只受重力(忽略空气阻力)① 时间计算错误:竖直方向自由落体,时间由高度决定(\(t = \sqrt{\frac{2y}{g}}\));② 速度合成错误:合速度方向用 “\(\tan\theta = \frac{v_y}{v_0}\)” 计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n \frac{\Delta \Phi}{\Delta t}\)(n 为匝数,\(\Phi = BS\cos\theta\)为磁通量)① 适用于 “磁通量变化” 产生感应电动势(动生、感生均适用);② \(\Delta \Phi\)是磁通量的变化量① 漏乘 “匝数 n”;② 磁通量变化原因错误:忽略 “B、S、θ 任一因素变化”(如线圈转动时 θ 变化)3. 数学工具:突破 “矢量运算 + 图像分析 + 函数推导”物理解题依赖数学工具,尤其 “矢量分解”“图像解读”“方程求解” 是高频考点,需针对性强化:矢量运算:用 “正交分解法” 处理多力平衡、运动合成(如将力分解到 x、y 轴,列\(F_{x合}=0\)、\(F_{y合}=0\);将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直线运动);图像分析:掌握 “v-t 图(斜率 = 加速度,面积 = 位移)”“F-t 图(面积 = 冲量)”“φ-x 图(斜率 =- 电场强度)” 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提取 “截距、斜率、面积” 等信息;函数推导:用 “二次函数求极值”(如 projectile 运动的最大高度、射程)、“三角函数求最值”(如斜面上力的分解中\(F = mg\sin\theta\)的极值)。二、模块突破:针对 “力学 / 电磁学 / 实验” 的不同考法,精准发力高中物理的核心难点集中在力学(占 40%-50%) 和电磁学(占 30%-40%) ,需 “分模块建模”,掌握典型问题的解题逻辑。1. 力学模块:从 “运动和力” 到 “能量和动量”,构建解题逻辑链力学是物理的 “基石”,高频题型包括 “直线运动”“受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平抛 / 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核心是 “明确研究对象→分析受力 / 运动→选择规律”。(1)直线运动与牛顿定律:“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列方程”解题步骤:① 确定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系统);② 画 “受力示意图”(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③ 分析运动状态(匀速→\(F_{合}=0\);匀加速→\(F_{合}=ma\));④ 建立坐标系(通常沿运动方向和垂直方向),分解力并列方程;典型示例:“斜面滑块问题”滑块沿倾角为 θ 的斜面下滑,动摩擦因数为 μ,求加速度 a:① 受力:重力 mg(竖直向下)、支持力 N(垂直斜面向上)、摩擦力 f=μN(沿斜面向上);② 分解:沿斜面方向\(mg\sin\theta - f = ma\);垂直斜面方向\(N = mg\cos\theta\);③ 联立:\(a = g(\sin\theta - \mu\cos\theta)\)。(2)曲线运动:“分解运动→分别求解→合成结果”平抛运动:分解为 “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和 “竖直自由落体运动”,关键是 “时间由竖直高度决定”;圆周运动:核心是 “向心力公式”(\(F_{向} = m\frac{v^2}{r} = m\omega^2 r\)),需明确 “向心力来源”(如绳子拉力、万有引力、洛伦兹力);示例:“圆锥摆问题”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摆长 L,摆角 θ,求周期 T:① 向心力来源:重力 mg 和拉力 T 的合力(\(F_{向} = mg\tan\theta\));② 圆周运动半径:\(r = L\sin\theta\);③ 联立向心力公式:\(mg\tan\theta = m\frac{4\pi^2}{T^2} L\sin\theta\),解得\(T = 2\pi\sqrt{\frac{L\cos\theta}{g}}\)。(3)能量与动量:“优先用能量,其次用动量”能量规律:优先用 “动能定理”(适用于任何运动)或 “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 / 弹力做功),避免复杂受力分析;示例:“滑块压缩弹簧问题”滑块以速度 v0 滑上粗糙水平面,压缩弹簧至最短,求弹簧最大弹性势能 Ep:① 用动能定理:\(-f x - W_{弹} = 0 - \frac{1}{2}mv_0^2\)(W 弹 =-Ep);② 解得:\(Ep = \frac{1}{2}mv_0^2 - f x\)(f 为摩擦力,x 为滑块位移)。动量规律:适用于 “碰撞、爆炸、反冲” 等时间短、内力远大于外力的问题,用 “动量守恒定律”(\(m_1v_1 + m_2v_2 = m_1v_1' + m_2v_2'\));注意:动量是矢量,需规定正方向,速度与正方向相反时取负。2. 电磁学模块:“电场 + 磁场 + 电磁感应”,抓 “力电综合” 核心电磁学的难点是 “力电综合题”(如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需 “先分析场→再分析力→最后分析运动 / 能量”。(1)电场与磁场中的带电粒子运动:“洛伦兹力不做功,电场力做功改变动能”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F = qE\),可做 “加速直线运动”(动能定理:\(qU = \Delta E_k\))或 “类平抛运动”(分解为沿电场方向匀加速、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F = qvB\sin\theta\)(θ 为 v 与 B 的夹角),若 v⊥B,做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是 “找圆心、求半径、算周期”:① 圆心:洛伦兹力指向圆心,作速度的垂线,交点即为圆心;② 半径:\(r = \frac{mv}{qB}\);周期:\(T = \frac{2\pi m}{qB}\)(与速度无关);复合场(电场 + 磁场 + 重力场):若粒子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qE = mg + qvB\),需平衡各力);若变速运动,用 “动能定理”(洛伦兹力不做功,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2)电磁感应与电路:“先求感应电动势,再分析电路,最后结合动力学 / 能量”解题步骤:① 求感应电动势: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n\frac{\Delta \Phi}{\Delta t}\))或 “动生电动势公式”(\(E = BLv\sin\theta\),v⊥B⊥L 时 E=BLv);② 画 “等效电路”:确定电源(感应电动势 E,内阻 r)、外电路电阻 R,计算电流\(I = \frac{E}{R + r}\);③ 分析安培力:\(F_安 = BIL\),结合牛顿定律(\(F_{合} = ma\))分析运动,或用 “能量守恒”(安培力做功等于电路焦耳热,\(Q = W_{安}\));典型示例:“导体棒切割磁感线问题”导体棒在光滑导轨上以初速度 v0 滑动,接入电阻 R,磁场 B 垂直导轨平面,求棒的最终速度:① 动生电动势:\(E = BLv\);电流:\(I = \frac{BLv}{R}\);② 安培力:\(F_安 = BIL = \frac{B^2L^2v}{R}\)(与运动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③ 最终匀速时 F 安 = 0→v=0(若无外力,棒最终静止,动能全部转化为焦耳热)。3. 实验模块:“基础操作 + 数据处理 + 误差分析”,记 “典型实验模板”高考物理实验占 15%-20%,重点考查 “力学实验”(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和 “电学实验”(如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伏安法测电阻),需掌握 “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四步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