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南宁某校教师脚踢学生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地教育局迅速回应,对涉事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启动解聘程序。这一处理虽展现了相关部门对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却也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仅以“解聘”作为终点,能否真正根除教育中的失范现象?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虽赋予教师必要的教育惩戒权,但明确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任何以“管教”为名、行伤害之实的行为,都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涉事教师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践踏了师道尊严,动摇了社会对教育的信任基础。
然而,简单的“解聘”并非万能良方。它或许能暂时平息舆论,却难以触及问题的根源。若学校仅满足于“事后处理”,而疏于“事前预防”,未能构建起常态化的师德师风建设与监督机制,那么类似事件恐将如野草般“春风吹又生”。教育的长治久安,不能依赖于对个别教师的“割除手术”,而应致力于培育一片能让师德与智慧共同生长的沃土。
为此,我们呼吁:
一、强化师德建设,筑牢思想防线。 将师德师风教育置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位置,通过常态化培训、典型案例警示,引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教育的真谛——用爱心、耐心与智慧去启迪,而非用武力去压制。
二、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教育行为。 学校应建立透明、有效的监督渠道,鼓励家长、学生参与评价,让教育行为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完善教师考核体系,打破“唯分数论”,将师德表现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
三、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 教育管理需要温度。学校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提供必要的支持与疏导,帮助教师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教育挑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以身作则,用高尚的品行熏陶学生,用规范的言行引导学生。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校园的纯净与美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尊重、理解与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迈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