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姑娘昕昕以778.95分(总分800)的优异成绩,拿下中考全区第一,稳稳上岸重点高中。
考上重高回头看,昕昕这一路总结出不少实用方法,也没少踩坑,今天直接上干货。
(以下内容整理自昕昕自述)
大家好我是昕昕,和很多“理科脑”的同学一样,我虽然挺爱看书,但我最不擅长的科目,就是语文。
我曾一度以为这是因为我看书看得还不到位,于是一边加倍看书一边摸不着头脑,陷入了“越努力越退步”的怪圈。
直到我发现,一个人爱不爱看课外书,和会不会做语文题,完全是两码事。阅读量可以提升综合素养,但考试需要实打实的技巧和方法。
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我的解决方案就比较直给了:
第一,直接学答题套路。
懂的都懂,这种东西不在课纲之内,一般是要通过课外班来学,我是报名了希望学陆杰峰老师的语文网课,他会把阅读题的题型、答题步骤和得分点拆解得特别清楚。上几节你就会发现,答阅读题也是有“公式”的,不能凭感觉来写。
第二,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我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积累本,专门抄录范文里的好开头、好结尾、精彩的论证案例。有时候写作文没思路,我还会让AI帮我列个大纲,然后自己再往里填充血肉。考试前,我就疯狂背自己积累的东西,效果特别好。
凭借这两招,我的语文成绩从中等提升到了接近满分的水平,中考虽然发挥失常,但也拿到了95%的得分率,算是对得起自己了。
数学提分其实是有“捷径”的,就是有针对性地做题。
比如我有一阵子数学得分率长期徘徊在90%,把自己过往试卷全部找出来分析了一遍之后,发现问题出在难题上,基础题稳得一批,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就只刷难题,死磕了没俩月,得分率就提升到98%了。
效果明显,花的时间还少。
当然,针对性做题要结合个人具体成绩来选择题目类型——
得分率80%以下:踏踏实实做基础题,把该拿的分数都拿到手。
得分率80%-89%:重点做中等难度的题目,同时巩固基础。
得分率90%以上:可直接跳过基础题,专攻难题&创新题。
另一个捷径就是,「多问老师」比抄错题本管用。
我自己搞错题本,很容易就变成“抄写工”。如果问老师的话,老师一看我的解题步骤,就能马上指出我的思路问题出在哪里,确实能起到茅塞顿开的效果。
我问老师问得最勤的那段时间,也是我数学提分最快的时期。
英语是我付出最多的一科,这一科出现在中考当中,就是要筛掉那些浮躁的人,因此一定要耐心、长期地积累。
课堂100%投入:英语的知识点很碎,上课一走神可能就错过一个考点。我紧跟着老师的节奏,积极互动,把老师强调的重点在笔记上特意标出来,复习时一目了然。
作文的笨办法:我每周坚持写两篇英语作文练手感,中考时,我的作文打了两遍草稿才誊写,保证卷面没有一个涂改、字迹整齐易辨认。工整的卷面就是隐形的分数,人都是视觉动物,只有看着舒服,才会愿意给高分。
昕昕的词汇积累本
理科学习,抢先一步,真的能步步领先。尤其是物理和化学,知识点关联性强,一上来假如跟不上,后面会越学越吃力。
我的有用经验是:
寒暑假必预习:我每个寒暑假都会在妈妈的陪同下(我妈学理工科),提前预习下学期的理化生内容。不用学得多深,但要把基本概念和基础公式过一遍。预习不能光看书,还得做题:物理预习如果只看一遍很容易觉得自己会了,但一做题就会发现问题还多着呢,这一科我跟着希望学杜春雨老师学了三年,提前一学期的进度,老师布置的每道课后题我都认真做,错题还会打印出来反复做,这才拿下了中考接近满分的成绩。
化学靠笔记:化学满分的真谛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科我记了很多笔记,把易错点、易忽略点都记下来,考前反复看。另外方程式要多多默写,该背的必须背。
提前预习能让你开学后听课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获得正反馈,越学越有后劲。
昕昕的化学笔记本
别把寒暑假当成“第二个学期”,该玩还是得玩,要不你学也会学得“怨气很重”,劳逸结合不是口号,是真正能提高下一学期学习效率的法宝。
那么学和玩应该怎么安排?
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因为家里太舒服了,寒暑假我在家学习会比较有惰性,效率也低。我更喜欢去家旁边的图书馆或自习室,里面除了学生就是加班的、考研的、考公的,整体氛围很好,效率自然会有提升。
用旅行代替打游戏:我家几乎每个寒暑假都会安排一次长途旅行,出去看看像察尔汗盐湖那样的自然景观,心情特别开阔。我每次旅行回来学习效率都会特别高,但要是通过打游戏或玩手机的形式来娱乐,接下来的学习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后来就不打游戏只旅行了。
规律作息:寒暑假我也坚持早8点前起,晚10点前睡,每天晚上从图书馆回来必须要运动,保持生物钟不乱,开学后才能无缝衔接。
昕昕的物理复习本
我小升初就有了智能手机,爸妈不限制我使用手机的时长,但规定我必须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用。
很少有人能在算法面前管得住自己吧?“韦神”排队做核酸的时候不也忍不住玩手机么?所以还是要趁早给自己找个监督。
我父母不是控制性人格,对我使用电子设备的要求仅此两点,分享给大家:
“透明监管”原则:用手机必须是在客厅等公共区域,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 这样既满足了使用需求,又避免了无节制地沉迷。
创造无手机环境:我学习的时候,手机绝对不在身边。我爸妈也以身作则,在家基本不看手机,而是看书,整个家庭氛围就很安静,让人沉得下心。
最后分享一个很管用的心态,就是别管成绩怎么样,先在心里给自己立一个“学霸”人设,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怎么做? 就是时常在心里问自己:“一个学霸,此刻会怎么做?”
学霸上课会走神吗?——不会,那我赶紧认真听讲。
学霸会见到难题就退缩吗?——不会,那我一定要搞懂它。
学霸的卷面会写得乱七八糟吗?——不会,那我得把字写工整。
当你先用“学霸”的标准要求自己,慢慢地,你的行为就会向真正的学霸靠拢,装着装着,你就真的成了理想中的样子。
最后想跟学弟学妹说:
不要害怕成绩的波动,或偶尔的“踩坑”,一件事究竟是让你“损失了”,还是让你“学到了”,全在一念之间。
如果你觉得一次“考砸”对自己有启发,避免了下次失误,那么它就是好事。
以【我能在这件事上学到些什么】的心态去看待一切,求学路上的桩桩件件都可以转化为进步的助力。
祝大家都能拥有“转坏为好”的笃定,你能走好自己的光明路!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我见过太多聪明却不得法的孩子。而昕昕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她不仅努力,更善于总结规律、优化方法。
她在物理学习中强调的“预习先行”、“重视错题”、“紧跟课堂”,正是我认为学好物理乃至所有理科的核心三要素。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昕昕的心态,不纠结于一时的分数起伏,善于从挫折中学习,甚至用“立学霸人设”的方式完成心理建设——这不仅适用于中考,更是未来高中学习的宝贵品质。
恭喜昕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踏入理想高中!也感谢她无私分享这些宝贵经验。希望她的故事能激励更多同学,相信方法的力量,坚持长期主义,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
互动得好礼
你的理想学校是哪一所?
来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