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探索开展的“北京市高校知识产权就业导师”专项工作持续推进。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企业参观实践等一系列内容丰富、注重实效的活动,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带动高校相关专业学子走进知识产权专业领域,有力推动了知识产权后备人才的培养。
一、聚焦专利实务,提升学子知识产权专业素养
北京博遵律师事务所的导师为北京联合大学的法律系硕士研究生带来了题为“专利复审与无效程序”的专题讲座。导师通过清晰的流程图,系统讲解了专利复审程序的启动条件,并重点剖析了“前置审查”这一关键环节。在讲解专利无效宣告程序时,导师详细梳理了从案件受理到合议组审查的整个流程及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主张专利权无效时不同法定理由的适用场景,帮助学生们建立完整的法律适用逻辑。
二、指导职业规划,引导学子专业发展路径
面向北京联合大学2025级法律系新生,来自北京熙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导师以“知识产权行业发展与职业路径”为主题进行了授课。从全球视野分析知识产权行业的最新动态,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深刻影响,以及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工具对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性,引导学子们尽早确定细分方向,加强学业与职业规划。讲座后的互动环节,新生们就专业学习、职业资格认证、实习等问题积极提问,导师现场进行了专业而详尽的指导。

三、深入企业一线,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
在促进中心组织下,腾讯集团导师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对接,师生一行赴腾讯集团开展深入创新一线的实地教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企业的创新发展历程及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实际知识产权问题与企业知识产权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实践活动有效搭建了校园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深化了对知识产权如何赋能创新发展的理解。


2025年,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指导下,促进中心组建北京市高校知识产权就业导师团队,汇聚来自企业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专家,为高校学生提供知识产权专业知识讲解、实习实践、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等支持。下一步,促进中心将深入推进北京市高校知识产权就业导师工作,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搭建更坚实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