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沉迷于拉美文学,里面的人,会给孙子起爷爷的名字,代表着对爷爷的思念和尊重,是对亲情的认可和纪念。
中国人就不会这样,中国人的名字,往往代表着美好的期待。不同时期的人,有着不同的期待。建国,建军,美玲,金凤,都是一个年代的特色。
从前的人,把名字里的寓意,玩的太深太多了。为了脱离这些“雷同”,现代家长给孩子起名字,更注重“独特”。

翻开班级点名册,会发现现在学生的名字,更多的倾向于两种,一种是“好听”,一种是“独特且有意义”。
在好听的名字盛行的时候,一个班里,会出现四五个叫“子涵”“梓涵”和“紫涵”的女生。还有好多名字里带“睿”“枫”的男生。

但如今的风向,变得就是快。这一类的名字,已经被家长“抛弃”,开始追求更“另类”的名字,也算是表达了,对孩子能与众不同,更加亮眼的期待。
于是,出现了很多生僻字,是那种,语文老师来了,都不一定认全的程度。上课老师不敢叫他回答问题,生怕叫错了丢脸。
当然,这些也都能解决,毕竟一次不知道,两次不知道,第三次也就知道了。甚至在知道之后,还可能会更多次的点名,毕竟那是好不容易知道的,时间长不叫,怕忘了。

但这名学生的名字,老师是真的不敢叫,甚至连亲妈都表示,当时起名的时候感觉没什么,现在连我自己都不敢在外面叫他名字。
男生姓“苟”,爸爸在起名字的时候,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想要孩子的名字里,有妈妈的元素,毕竟,这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
笔者小学的时候,班里就有一个叫王思孟的男生。听起来有点女性化的名字,是因为他妈妈姓孟,现在想来,还挺浪漫的。

但姓“苟”的男生就不这么想,因为他妈妈姓“史”。虽然同音不同意,但集合在一起,总是让人觉得不舒服。
这个名字的离谱程度,如果不是出现在班级的点名册里,就一定会被认为是恶搞出来的,毕竟,实在不敢想,家长会真的把这个名字,登记在户口本上。
不知道当时,登记户口的户籍人员,会不会笑的岔气。但班级老师是真的害怕了,更是直接表示,知道你爸爸爱妈妈,但这确实有点过分了。

其实这么多年,很多学生在长大成人后,会选择去更改自己的名字。最早的一批,是被重男轻女影响的“招娣”“盼睇”们。
后来是因为名字过于奇葩,在学校就经常被同学嘲笑的。站在家长的角度上看,其他人,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你不要在意就好了。

但在学生的角度看,这就是天塌了的大事。在整个求学期间,会被其他同学,或有意,或无意的嘲笑,这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会有很大的影响。
但现在,改名字的流程越来越严格。除非是那种看起来有明显歧义的,不然很难更改成功。所以,各位家长在给学生起名字的时候,最好慎重。
在考虑自己喜欢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自身的感受。那种连在一起不好听,或者网红意义很重,甚至带着游戏因素的名字,最好都摒弃不用。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