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季来临
VH带来每日开篇心灵Massage

名校毕业生,比如哈佛肯尼迪学院、哥大SIPA学院、芝加哥Harris...他们的毕业去向都有哪些?想要进入国际组织,或想要投身投行、VC等商科方向,在学习阶段分别要做哪些准备?
如果你也有以上疑惑,不妨来看看名校毕业生分别进入了哪些行业工作,进入这些领域他们做了哪些准备?作为前辈,学长学姐们也给大家分享了非常实用的经验,我们一起拓宽思路,探索更多可能~
通常毕业去向——以哥大MPA为例
一般来讲,公共政策类硕士项目的毕业生的全职工作去向有三种:公共领域、私营领域、非营利组织。
根据从哥大MPA毕业的VH学员介绍,SIPA学院有自己的职业中心,也会在职业中心网站上提供很多工作机会,大多数以公共领域为主,职级高低都有。
SIPA一个学年有两场大的社交活动,秋季学期是私营领域、春季学期是公共领域。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social活动,可以见到很多其他在纽约的校友,探索职业机会。
SIPA和联合国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同学都去联合国工作。其他国际组织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也有许多SIPA的校友。
私营领域的就业机构也很多样,投行、企业、咨询、基金都有,细分领域主要有能源、经济政策,ESG等等。我观察到很多校友去银行做sovereign risk, credit analysis,还有sustainable investment, ESG research之类的。
哥大MPA最新的毕业生就业报告中,也对毕业生去向按照以下三个分类进行逐一列举:
1
公共领域(public sector)

Cr. Columbia
公共领域一般包括各国的政府部门,通常是外交、经济等部门,也包括中央银行,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官方组织。
2
私营领域(private sector)

Cr. Columbia
私营领域涵盖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金融、咨询、互联网等工作方向,比如BCG咨询,BlackRock,JPMorgan,亚马逊,凸显公共政策硕士“万金油”的属性。
3
非营利组织领域(nonprofit sector)

Cr. Columbia
非营利组织领域包括各类聚焦环境、能源、安全等领域的机构,近些年随着ESG领域的兴起,越来越多毕业生也投入到这类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中。
哥大MPA☞外资投行
哥大MPA不同的concentration设置,使得希望聚焦商科领域的同学可以选择对应的模块,和商科的职业目标是相对匹配的。
哥大MPA的必修核心课程里只有一门政策类的课程,剩下的都是经济类的基础课,更偏宏观方向,要求你搞懂利率、汇率等比较宏观的问题,以及会研究job,market之类的宏观的经济现象。微观经济也会涉及到一部分。
如果你选修了经济和金融相关的concentration,那你需要修难度更高的经济类基础课。同时哥大MPA的学生还需要学习工具类的课程,比如quantitative analysis,它能帮助你去做政策性的分析。教学过程中是不会完全倾向于policy,而是作为一门基础的计量课程存在。
接着你需要根据选择的concentration和specialization进行专项的选修,选修课会和其它的学院交叉,比如商学院和法学院,对于想学习商科方向课程的同学来说,这样可以每个学期去选修一门商学院的课程。如果你的concentration和商科有关,学院里也会开设和商科相关的课程。
关于求职,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的规划和期待的发展路径:
如果你想做sales and trading或者IBD的工作,比起你需要的专业tag方向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培养communication的能力。哥大MPA项目或者其他MPP/MPA项目,会很注重这方面,同时有很多课程会要求你做presentation。比如做一个对印度市场的研究,你要pitch各种数据,然后做一个Pre,交流方面的训练就会非常多。如果你往这个方向发展,这类岗位就很适合你。
就目前求职这方面的经验是,外资的大投行或者国内的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不大会因为项目并不是纯金融项目而卡简历。但是也有企业会问,为什么不选择传统的金融项目,而去选择MPP/MPA这类往policy方向发展的项目,但只需要回答的清晰合理且能够justify自己就行,但也不排除部分公司会不认可这是金融相关的项目,这就是你需要去权衡的地方。
PS:如果你要往咨询方向发展,MPP/MPA是很加分的,因为这个工作岗位和项目的匹配度很高,也有很多毕业生往这个方向发展,咨询也不care你本身学的是什么专业,MPP/MPA在培养过程中会教你很多咨询方向的知识,往咨询申请的同学也会非常多。
哈佛MPA/ID☞世界银行
哈佛肯尼迪学院的两个不同的硕士项目各有侧重,MPA/ID项目毕业的学姐分别介绍了这两个项目的选课情况:
MPAID项目第一年的课程包括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此外一门课程简要介绍一些学术论文,不同老师会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具体领域。另一门课程是workshop,更多地讨论国际发展实践中的著名案例,如世界银行曾经实施过的案例。第二年,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择符合学校要求的课程。
肯尼迪学院更侧重于MPP项目的学生发展沟通和谈判技能。但是学生仍然需要修经济学的课程,其他的必修课程包括谈判、领导力和沟通方面。此外,还有机会跨学校、跨学院进行选课,可以选择商学院的金融或案例分析课程。
对于进入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需要先确认方向,而后精进自己在细分方向的技能,并通过官方的暑期项目等方式进入:
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方向,想从事研究还是实践或操作类的工作。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想从事研究,选择成为一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家通常需要具备强大的量化背景,无论是在宏观经济、农业、金融、交通(主要是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必须拥有非常强的经济研究和量化的背景。
例如,如果你想从事南亚地区的研究,专注于农业或教育,你可能会参与评估某种政策干预对该地区教育是否产生显著提升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使用随机对照试验(RCT),需要运用Stata和计量的技能。
更高阶的同学可能以后会用到R或其他计量软件、辅助软件。因此如果你确定想走研究这条路,那么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量化能力。
因此,在准备阶段,首先要对自己想要发展的具体方向有非常清晰的了解,根据这个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或者与导师进行研究合作。
谈到实习,世界银行通常在夏季提供一个固定的实习项目。这个项目的信息通常会在春季发布,大致在四五月份左右。可以在通过在线申请参与。也可以提前关注是否有其他实习项目的招聘信息,例如在12月或1月。通常,这些实习机会会通过公开的方式进行招聘。
芝加哥MPP☞美元VC
PE、VC也是一个对于学业背景包容性比较强的求职方向,芝加哥MPP毕业后就职于美元VC的学姐也给大家分享了作为公共政策方向的学生求职的一些要点,做好求职相关准备:
首先,内部推荐仍然是成功率最高的方法,因此要在校阶段积极进行人脉拓展。
其次,你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课程,尤其是对于人文社科的同学,如果在本科阶段没有学习过财务和经济方面的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课程,这将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如果确实对某个行业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计划未来进入VC领域,可以着重涉足该行业。例如,如果你对医疗、消费或TMT等科技和传媒领域有浓厚兴趣,你可以通过各种公众号或网站了解该行业的前沿资讯,了解当前融资的热点,并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领域。
强烈建议大家参加一些活动,特别在英美顶尖学校中,都会有鼓励创业和投资的机构和活动,包括一些孵化器。比如,芝大有一个名为Posky Center的孵化器,我曾在该中心参与过许多活动,甚至参与过一个小型的学生创业项目。他们在面对投资者时可能追求的目标和应该展现的方式,为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这些经历将为你提供丰富的资源,不论是关系网络还是实际经验。
当然,持有对应实习经验永远都有更高的概率能够转化为全职工作机会。硕士阶段的两年也是一个增加实习经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