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团市委、市少工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少先队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通过常态化、系列化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构建起具有伊春特色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主题研学活动6场,参与少先队员涵盖各族青少年、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多类群体,命名市级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27处,逐步构建起覆盖面广、特色鲜明、运行规范的校外育人新平台。






健全工作机制,夯实研学实践组织基础。着力构建“市县联动、多方协同”的四级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分级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严格制定详细方案,明确活动目标、行程安排和人员分工等具体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活动前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落实保险购买和人员培训;活动中严格执行分组管理、逐点核验等制度;活动后及时开展总结反馈,持续优化管理流程。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组织方式,确保每场研学活动安全有序、高效运行,为常态化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实践育人模式。充分整合地域资源,构建“红色铸魂+生态启蒙+劳动体验+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研学课程体系。依托抗联红色展览馆、林业三师纪念碑等红色场馆开展现场教学,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借助森林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等平台普及自然知识,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设置木艺制作、农耕采摘等劳动实践项目,提升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融合朝鲜族文化、非遗技艺等特色资源,组织辣白菜制作、衍纸艺术等活动,促进民族文化交融。通过多元融合的课程设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活动质量与社会效应。坚持广泛覆盖与重点关怀相结合,在组织各族少先队员参与的基础上,加大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关爱力度。依托“情暖童心”“石榴籽一家亲”等专题活动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提供精准服务。运用新媒体平台制作专题视频、撰写深度报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完善活动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收集意见,持续优化课程内容与组织形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专题培训与经验交流,提升专业素养,为活动质量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