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曹开阳)由国际化学校数据研究机构翠鹿(Admit! Ranking)发布的《2026翠鹿中国国际化学校竞争力排名》近日揭晓。本年度排名前三强学校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深圳国际交流书院、上海中学国际部,长沙市雅礼中学国际部入榜、排名第64。

相比以往同行榜单,本次排名最大的亮点在于以真实教育数据为底层逻辑,以百万级客观数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并构建覆盖从办学质量到升学结果的多维度测评体系,被业内视为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全数据型教育评估成果。
翠鹿研究中心介绍,本次排名面向中国大陆范围内的国际化学校,调研覆盖超过1000所学校,统计数据涉及招生现状、升学录取、师资结构、竞赛成绩、学术资源、课程体系及社会声誉共108项指标,累计分析真实数据超过100万条。最终,共有300所学校入围竞争力榜单,其中100所学校进入TOP100梯队。
多年来竞争激烈的北上深三地,在今年榜单中依然体现出突出优势,无论在课程体系、升学竞争力、师资储备还是社会口碑方面,都保持明显领先。
据榜单显示,TOP10中北京、上海、深圳学校占据绝对主导位置,区域教育成熟度继续体现集聚效应。例如深圳国际交流书院凭借近年在海外名校录取、全英文学术体系和个性化升学指导方面的快速提升,实现排名第二的成绩。
一位受访升学指导老师分析称:“从城市维度看,教育资源、国际人文氛围、家长结构与产业环境共同决定了学校竞争力,北上深的领先并非偶然。”
除了传统名校优势明显,本次榜单中新锐型学校成长速度备受关注。教育模式多元化、课程体系差异化和学术创新力成为新晋学校突围的主要动力。
榜单中,民办双语学校表现亮眼。例如深圳国际交流书院与上海市世外中学继续展现卓越办学成果,而成都外国语学校和上海惠立学校则成为今年明显的“黑马”,体现了区域型新兴教育力量的崛起。
从课程体系分布来看,2026年中国国际化学校呈现明显多元趋势:80所开设AP或美高体系、55所开设A-Level体系、39所开设IB体系。
其中,46.7%的学校采用单体系办学,而超过50%学校选择双体系或多体系并行,这意味着国际化学校正逐步从“课程单一强项竞争”转向“多路径升学模式构建”。
这些结果表明,中国国际化学校发展虽呈现扩张态势,但顶尖升学资源仍集中于头部学校集群。
同榜单发布同步上线的,还有可公开检索查询的翠鹿国际化学校数据平台(www.admitranking.com)。数据库面向学生、家长、教育研究者与学校从业者开放,涵盖真实毕业率、课程体系、录取去向等关键数据,被视为家庭择校决策工具与教育研究参考库的双重应用平台。
记者发现,数据透明时代的学校竞争逻辑。随着榜单发布,中国国际教育领域呈现三大趋势信号:竞争维度从环境与口碑走向硬核数据证明力;国际教育将进入“以成果与质量为核心”的新周期;教育公平将更依赖真实信息透明与选择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