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学实践探究
开心田螺
2025-11-21 09:21:31
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对于高中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大部分教师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与此同时,体育课程长期被视为单纯的体能锻炼,没有充分发挥其心理调适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究如何通过高中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现学生情绪调节和身体释放的双向互动,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希望能给高中体育教师一些参考。

注重目标融合,落实心理教育。在传统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将教学目标设立为运动技能与体能的提升,忽略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目标,导致体育课程无法发挥出对学生心理调适的作用。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需要深入探究高中体育课程内容,挖掘其中能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捕捉合适的教学契机,推动课程从“强身健体”到“修身养心”的过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将目标设定为投篮命中率、传球准确率等技能方面,也应该融入“失败时的情绪调节”“团队冲突中的沟通技巧”“成功后的适度兴奋控制”等心理维度。同时,可以设计“情绪温度计”环节,要求学生在运动前后记录情绪变化,让学生感知体育运动的价值与意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提升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还可以逐渐养成自我觉察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融入心理元素,重构课程内容。在高中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情绪调节这一核心落实到教学中,并围绕其设计教学内容,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高中体育教师通过关注情绪调节这一核心,发挥体育运动的价值,利用身体释放缓解不良情绪,进而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例如,在开展拳击、散打、核心力量训练等课程中,可以借助这些释放型体育运动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发力、呐喊等方式,将内心的不良情绪、学习压力等宣泄出来,这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可以在开展长跑、游泳、跳绳、健美操等节律性体育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平复纷乱的思绪,缓解内心的焦虑;在开展瑜伽、太极、拉伸放松等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与身体感受方面,培养学生对自身情绪和身体状态的觉察力,使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与身体情况,实现“身体—呼吸—情绪”的同步调节;在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压力转化”的概念,指导学生将短跑冲刺中的紧张感转化为突破自我的动力、长跑中的疲惫感转化为意志力的磨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引导作用。高中生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学习压力较大,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因此,在高中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体育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化为“引导者”或“辅助者”,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推动他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现情绪调节与身体释放的协同发展。例如,在开展体育教学前,可以设置“情绪温度计”环节,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或数字表示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以此为基础仔细观察自己在课堂中的情绪变化。在运动进行过程中,可以结合运动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绪与运动方面的引导。例如在力量训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想象将所有压力都注入杠铃片中,然后用力举起它,并释放它。学生通过身体的释放,调节自己的情绪,缓解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或不良情绪。运动过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放松整理阶段,融入身体“扫描冥想”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在运动后身体各部位的感受,以及情绪的变化,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的情绪找到释放的出口。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有效将心理健康元素融入体育课程中,还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

完善教学评价,增强学习自信。教学评价作为高中体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融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高中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应该就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变化、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给予学生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引导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自我观察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将高中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调节与身体释放,能够使体育课程不再仅仅是文化学习之外的“放松”,也是学生自主管理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更加符合当下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师报》2025年11月19日第6版

作者:冯秀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独家汇总1217题:南昌大学法... 2026-南昌大学(累计16年复试真题题库汇编;合计1217题)-最新版绝密复试真题 南昌大学法律硕...
青岛留学中介排名 一、青岛留学中介怎么选?看看大家常问的问题 作为一位在留学行业耕耘超过12年的国际教育规划师,我每天...
让校园更生动活泼,学生更阳光健... 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体育总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
最会享福的打工人,涌入农业大学... 社会人士入校,请文明游览,无不良引导 对于当代打工人来说,逛菜场、赶大集已经成了最时髦的生活方式。“...
2025年度全国税务师职业资格... 11月15日-16日,2025年度全国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含香港特别行政区)204个城市举行。...
原来真的有不少家长,在偷偷帮娃...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娃娃总有作业写不完的时候,对部分家长来说,帮娃写作业,已经从一个“禁忌”行为,变...
清华大学7大学科排名世界第一,... 在近日发布的《软科2025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工程、化学工程、纳米科学...
多校公布2026考研数据,报考... 考研热,似乎真的正在迎来拐点。 虽然全国总人数尚未公布,但来自各方的信息已经凑出了一个清晰的图景:...
这样的说话方式很“旺自己”,建... 你平时会和自己说话吗?这些看似寻常的“自言自语”,有时会成为情绪的开关、内心的镜子,悄悄塑造着我们的...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不要过度操... 生活里,许多父母深爱着孩子,总想着拼尽全力成为 “完美父母”,恨不得把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规划得妥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