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国两会引发中小学学制讨论热潮后,一场教育研讨会上,“缩短学制、取消中考” 的声音再度引发关注。3 月 17 日,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于上海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的研讨会上,明确提出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及中小学学制的建议。
杨德广指出,当前高考招生应从单一分数主导转变为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分类考试构建多层次体系,打破全国统考模式;综合评价摒弃仅以高考成绩论英雄,全方位考量学生成绩、素质与特长;多元录取为学生提供多样升学路径,赋予高校更多招生自主权。同时,他建议将现行 12 年中小学学制压缩至 10 年,并取消中考,鼓励重点大学与特色中学挂钩,以便尽早发掘和选拔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也深入剖析了现行学制的弊端。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过长的教育年限致使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时面临诸多压力。以中小学 6+6 学制为例,高职生至少接受 15 年教育,大学毕业生 16 年,博士毕业生求职时平均年龄近 30 岁,就业、婚姻、生育压力接踵而至。而且,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素质人才投身创新领域时间滞后,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袁雯建议优化中考遴选方式,条件成熟时取消中考,推行初高中直升。直升制度既能让学生在稳定环境完成基础教育,减轻学业压力与家长焦虑,又能为学生留出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科创与实践能力。当然,这需要配套基于学生兴趣特长的遴选机制以及弹性的一贯制培养体系,让学生能依据自身情况,在多元高中与弹性学制中自主选择。这一系列关于学制改革的建议,无疑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