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都已大力鼓励俄罗斯人用心学习中文了,我们又怎能有丝毫懈怠、不努力奋进呢?终于迎来了开学季,大家是不是内心都涌起一股舒畅之感呢?家中那些如同 “神兽” 般的孩子们在经历了一整个暑假的嬉闹折腾后,终于回归校园。我深知,包括我自己在内,身边众多朋友都如释重负般地长舒了一口气,仿佛终于能够好好地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了,是这样吧?
然而,开学之后究竟学习什么内容至关重要。对于俄罗斯民众而言,他们也会受到来自本国领导层在学习方向上的鼓舞与暗示。在 9 月 1 日开学这天,普京总统发表了讲话,其中着重鼓励大家要好好学习中文。他还特意引用了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的一篇文章观点,指出未来世界的中心正逐渐向东转移,而亚洲地区将成为焦点所在。中国与印度两国人口相加便能达到 30 亿之众,印尼也拥有 3 亿人口,相比之下,欧洲所有国家人口总和才仅仅四五亿。由此可见,普京总统认为世界的未来在东方,而东方的中国、印度等国又皆是俄罗斯的友好邦交。所以,他积极鼓励本国的学生们去学习与友好国家紧密相关的语言,大力倡导大家学习中文。那么,大家是否好奇俄罗斯学习中文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呢?
不妨来看一组数据展示:在 1997 年时,整个俄罗斯境内仅有 5000 人在学习中文。而到了 2017 年,这一数字大幅攀升至 5.7 万人,实现了极为显著的进步。至 2019 年,中文在俄罗斯全国统考的外语等级考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在当时的外语排名里,中文的位置相对靠后。排在中文之前的依次是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英语位居前列,毕竟它是全球通用语言,这一点不难理解。俄罗斯人在讲英语时往往带有浓重的俄罗斯小舌音口音,但其基本的阅读、书写以及对话能力,对于许多接受过较高教育程度的俄罗斯人来说,还是能够应对自如的。德语对于俄罗斯人而言也是一门重要的学习语言,尽管德俄两国在二战时期曾有过那段充满腥风血雨的历史,但在近几十年间,两国关系逐渐缓和升温,各个层级的交流互动都十分紧密频繁。
图为普京给学生讲话
就当下而言,中文处于第五位的外语学习地位。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俄罗斯未来的外语学习格局中,中文的地位将会持续稳步提升。从全球范围来看,曾经一度兴起过一股 “中文热” 浪潮,其中以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期最为典型。那时,世界各国人民都怀揣着对中国的向往与好奇,纷纷想要学习中文以便前来中国旅行观光,亲身感受这个古老东方大国的独特魅力。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近年来学习中文的热潮在部分地区有所回落降温,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国家,例如美国。在奥巴马执政时期,也就是 2008 年前后,中美两国曾达成一项 “10 万加” 计划,即中国派遣 10 万留学生前往美国深造,同时美国也会派送 10 万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交流,而这些赴美或来华的留学生自然都需要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可如今,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却寥寥无几,低到令人颇感意外的程度。
不仅如此,美国国内学习中文的人数也呈现出大幅减少的趋势。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原本能够提供免费中文教学的孔子学院,因与美国部分大学停止合作而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当下学习中文的热度在某些地区呈降温态势,而在另一些地区则有所升温。升温地区主要集中在那些渴望来中国寻求发展机遇、“淘金” 致富的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以及俄罗斯等。但总体而言,相较于以往,欧美国家学习中文的热潮确实有所减缓与降低,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仅仅局限于政治因素。
首先,学习语言这一现象并非仅在中国,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热度下降的困境。往昔,像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这类专业语言院校,其录取分数线一度居高不下,甚至直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然而,今年所有语言类院校的招生分数都出现了大幅下滑的情况。这是因为众多学生家长认为,成绩优异的孩子没必要选择学习语言专业,毕竟辛辛苦苦学习四年,甚至再攻读研究生学位,最终可能在语言应用方面还不如智能机器人做得出色,那又何必如此劳心费力呢?所以说,学习语言作为一个学科专业,其在全球范围内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降低。
其次,中文学习的难度系数颇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大家只要看看网络上流传的那些中文八级考试、中文四级考试题目便能略知一二,例如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这类充满歧义与语言逻辑挑战的句子,常常让老外们感到困惑不已、无从下手。甚至对于我们中国人自己而言,尽管学习了多年中文,也常常会出现说错字、用错词的情况。这充分表明中文的确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语言,想要学好它,往往需要一定的天赋与悟性,并非一般人轻易能够掌握。
再者,在语言培训体系方面,中文也存在着不够健全完善的问题,其应用场景相对有限。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凭借其广泛的通用性,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基本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而学习中文,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来到中国本土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所以,目前学习中文的群体主要是那些对中国文化怀有深厚热爱与浓厚兴趣的国家及其人民。语言,从本质上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其背后更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
若要吸引世界各国人民积极主动地学习中文,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如凭借 “一带一路” 倡议所带来的经贸合作机遇,还需要着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洗礼而绵延不绝,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演变,但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以孔子、老子、孟子等一众先贤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始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必然会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正所谓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文只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如果我们能够妥善地加以传承、弘扬与创新利用,将这些精彩的文化故事生动地讲述给世界听,那才是真正能够吸引各国人民前来学习中文的根本所在、关键之举与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