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家长别把孩子的话太“当真”
开心田螺
2025-02-12 14:46:32
0

文丨凌想 编丨Sherry

我在咨询中发现,很多时候,当孩子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父母都太实诚了,太把孩子的话当真了。

结果,家长的本意是好的,却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比如,读高中的孩子说不想上学了,每周开始零零碎碎地请假。一开始请半天假,慢慢地请一天、两天假。

看着孩子这种状态,父母确实很煎熬,每天早上都会揪着心,小心翼翼,察言观色,不知道孩子今天会不会又要请假。

有的父母受不了这种煎熬,情绪上来了就会对孩子说:

“你要打算上学,咱就好好上。你要是不想上学,与其这么三天打鱼两晒网,干脆就别上学了,我们也能接受。反正你也初中毕业了,去学个技术能养活自己,也是可以的。”

父母能说出这样的话,确实已经很不错了。这意味着父母自己做了大量的心理建设,说服自己接受这个现实,还积极地给孩子想出路。算是比较开明的父母了。

但是,这里面一个很大的问题是: 父母太把孩子的话当真了,太从现实层面考虑问题了。

什么叫太把孩子的话当真?

不是说我们不应该相信孩子的话,而是太实诚了。

完全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孩子说的话。

完全从现实层面来考虑孩子说的话。

孩子说不想上学,父母就认为他真的不想上学了,就开始积极为孩子谋划出路了。

但其实,孩子说不想上学,并不是他真的一点也不想上学,这里面有很多情绪的发泄,或者说,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他其实在表达: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我坚持不下去了。

孩子零零碎碎地请假,家长就觉得,这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什么意义呢?这么耗着,大家都难受。你要是不想上学,干脆我就给你办休学手续,就别去上学了。

在家长眼里,只有好好上学和不上学两个选择,没有中间状态,没有其余选择。

但是, 我们从积极的角度看,孩子即使嚷嚷着不想去上学,即使总是请假,但他还是在想办法去学校,他还没有放弃努力。

但是家长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只看到了请假,就开始谋划出路。这实际上把孩子的劲给泄了。

孩子还没说放弃呢,家长就先放弃了。

有的孩子本来还在纠结挣扎,被家长这么一拉,顺势就退回到家里。

你以为退回家里孩子就舒服了?你以为给孩子换个赛道就解决问题了?不是的。

他内心的纠结挣扎、迷茫、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依然存在,这些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在他心中翻腾,让他无法走出家门,无法融入新的环境。

心理现实没有变,外在的现实再怎么变,也是治标不治本。

也有的家长说,我不给他泄劲,我也各种鼓励他,但没用啊。

是的,很多家长也不是一上来就给孩子泄劲,在这之前,也是各种鼓励、做思想工作。

但问题在于,家长的鼓励往往是在头脑层面,是各种道理、劝说,没有触及真正的问题。

厌学问题的关键是在关系层面,在感受层面而不是在现实层面、头脑层面。

我们不能只顾在现实层面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习在心理层面化解问题

那我们要怎么做?

思路是: 我们要练习着从感受层面、关系层面看问题。

1. 有时候,我们要把孩子的吐槽、发泄看作一种情绪的表达,看作一个象征、一个隐喻。

我们不能只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而是要去体会他说这些话背后的情绪,他到底在表达什么?在渴望什么?

比如孩子说:活着真没意思,死了算了。

家长一听就吓坏了:这还了得,孩子不想活了,我可不能刺激他了。于是不敢再提上学的事,手机也不敢再收了,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

这些都是在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孩子,在现实层面处理问题。

也许,当孩子说不想活了,可能有一部分确实是他的真实想法,但更多的是 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在表达自己的痛苦、无望和困顿。

这种困境看起来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也许死了才是解脱。

所以,孩子口中的死,也许只是他无奈之下的解决办法,是他内心困顿的一种极致表达。

如果能看到这一层,我们就多少能体会到他的感受,理解他的需求。

我们就知道,孩子看起来风平浪静,但他的内心世界很荒芜、很艰难,他快撑不下去了,他在用这样的方式呼救。

我们就可以试着走近孩子,去看看:他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这些年,他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个困境中的?他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和处理当下的境遇?

当我们和孩子一点点看到这些,看到模式、看到关系、看到需求,这个“死结”就松动了。

2.给到孩子纠结挣扎的空间,让子弹飞一会儿。

父母不要急着在行为层面帮孩子做决定,把他往前推或者往后拽。而是给到孩子一个空间,在这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待一待,允许他去纠结、挣扎、努力、懈怠、沉浮。

孩子可能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会各种感觉,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有力量做出自己的决定。

这也是孩子 寻找自己、确认自己的一个过程。

父母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经历这个过程,为他保驾护航。

比如,真正“看见”孩子,给到他心理上的支持,引导他看到自己的资源,在他需要的时候,拉一把,扶一程。

当然, 也需要有规则上的限制这个过程,只要孩子没有明确、坚决地提出不上学,家长就别主动提出让孩子休学。

缓一缓,别急着替孩子做决定,让子弹飞一会儿。

有的家长可以接纳孩子不上学,但很难接纳孩子在上学和不上学之间这个纠结、挣扎、起伏的状态。

这说明, 家长可能耐受不了巨大的焦虑,不允许事情的走向不明朗。不管是好是坏,总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心里才算踏实。总想着做点什么,才能摆脱无力感。

但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卡在那里,允许他尝试自我调节,允许他明晰自己的路径。

这种允许,很考验父母的功力,也是孩子当下最需要的接纳和支持。

总结一下,‍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这里面往往混杂着很多现实原因和心理原因。

这时候,如果家长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就会想各种办法在现实层面解决问题,多数情况下不太管用。

也许暂时看上去问题消失了,但内在的问题依然存在,往往会以其他形式出现。

所以,家长要学会听到孩子深层的表达,看到其中的情绪问题、关系问题、模式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幼儿园迎至暗寒冬:一年关停两万... 幼儿园迎至暗寒冬:一年关停两万所,近二十万幼师,谁在离场? 最近走在小区里,明显感觉少了点热闹劲儿—...
误闯天家,普牛进了实验班的苦 实验班 此篇还是转发自熟姐大作哈。她最近忽然打起精神,准备连写七篇系列,我择之精华转发给大家瞧瞧。 ...
英国物理系却快“卷”不动了,W... 小道消息称,张柏芝的长子谢振轩(Lucas)入读剑桥大学物理系。 虽然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据传出的信...
再见了,大学“水课”! 曾经广受诟病的大学“水课”,正在遭受有力的打击! 一组案例为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本科专业最多降低30...
湖北大学法律硕士复试真题反馈 ... 湖北大学法律硕士复试真题反馈 专业课面试: 简述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异同 宪法上的人身自由权怎么规...
事关2026年考研报名!山西招... 敬告考生: 网上报名前,考生务必仔细阅读教育部、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报考点和招生单位相关报名公告...
学会一百个学霸家的方法,父母能... 一位朋友和我讨论了一个家教故事: A先生家的小孩,2岁多就开始认字,很快就认识了很多字;因为认字早又...
免联考硕士,真的没有学历吗?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提升学历和知识水平成为了许多人的追求。免联考硕士作为一种新兴的深造途径,...
揭秘:北京联合大学录取分数线是... 提到北京的高等教育,人们总先想起清华园的荷塘、未名湖的塔影——清华、北大这些顶流名校耀眼夺目,轻易占...
关于2025年下半年云南师范大... 为满足云南师范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的切实需求,学位申请为上半年和下半年共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