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在于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的对比:一种是关注自己拥有的,一种是关注自己没有的。材料并没有明确指出哪种态度更好,而是希望我们思考这两种态度的利弊,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两种态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消极的思维方式。关注自己拥有的,更容易让人感到满足和幸福,从而更有动力去创造和追求;而关注自己没有的,则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嫉妒和不满,甚至陷入自卑的泥潭。
本次作文材料的关键词:“关注”体现了一种主动的选择和思考;“没有什么”指向自身的不足、缺失和局限;“拥有什么”则指向自身的优势、资源和成就。理解这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是理解材料核心思想的关键。就材料而言,文章旨在引导考生探讨如何平衡“拥有”和“缺失”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个人发展。
写作时,文章开头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引出两种观点,并清晰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即辩证看待“所有”与“缺失”。在论述过程中,首先可以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在困境中关注“所有”的积极事例,论证其带来的益处,如增强信心、提升韧性等。接下来,可以采用对比论证,将“只关注所有”和“也关注缺失”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突出后者在发现问题、促进改进方面的优势,并运用反面假设论证其必要性。然后,进一步肯定两种观点的合理性,并提出“动态平衡”的概念,并结合比喻论证,将个人发展比作航行,强调“所有”如风帆,“缺失”如指南针,两者缺一不可。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辩证看待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提出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期许。
【立意】
1.辩证看待“所有”与“缺失”。
2.化“没有”为动力,在追求中实现自我价值。
从“拥有”中汲取力量,以积极心态创造未来。
【范文】
用知足压舱,以渴望远航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漫漫旅途,有人选择专注于已有的风景,享受知足的快乐;有人则执着于远方的灯火,追寻渴望的彼岸。这两种人生态度,恰如航船的压舱石与风帆,不可或缺,相辅相成,共同引领我们驶向理想的港湾。
知足,是人生航船的压舱石,赋予我们抵御风浪的稳固根基。试想,一艘没有压舱石的船,即使拥有再大的风帆,也容易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倾覆。同样,一个不懂得珍惜拥有的人,即使身处优渥的环境,也难以收获真正的幸福。反之,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即使身处陋室,也能从清茶书籍中品味生活的乐趣,从家人朋友的陪伴中感受人间的温情。陶渊明曾言:“心远地自偏”,当我们放下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学会以感恩之心看待世界,便能从平凡的点滴中汲取幸福的养分,获得乘风破浪的勇气。
渴望,是人生航船的风帆,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方向。如果一艘船只有压舱石而没有风帆,它或许能够安稳地停泊在港湾,却永远无法领略广阔海洋的壮丽景色。同样,如果一个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即使坐拥金山银山,最终也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消磨斗志,失去生命的活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生活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就必须不断前进。”对“没有”的渴望,并非是贪婪的欲望,而是我们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动力之源。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自身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才会不断学习、努力奋斗,最终抵达梦想的彼岸。
然而,人生这艘航船,仅有压舱石或风帆都是不够的,唯有将两者完美融合,才能真正乘风破浪,驶向远方。一味沉溺于知足,容易让人裹足不前,错失更美好的风景;而一味执着于渴望,则可能让人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唯有将对“没有”的关注转化为积极的行动,才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正如“时代楷模”张桂梅,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选择扎根云南丽江山区,用全部的心血和汗水,点亮了无数贫困女孩的梦想。当被问及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时,她坚定地说:“我想让这些孩子,特别是女孩,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张桂梅的故事震撼人心,她并非没有对舒适生活的渴望,而是将这种渴望转化为奉献教育事业的行动,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无数女孩的人生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人生的航程,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唯有同时拥有知足的压舱石和渴望的风帆,才能让我们在面对惊涛骇浪时稳如泰山,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乘风破浪。让我们学会感恩拥有,珍惜当下,同时保持一颗进取之心,不断追求更美好的未来,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