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资料与科目重点
教材与辅助资料
社会学原理:
核心教材: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梳理古典与现代社会学理论脉络,如韦伯的理性化理论、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郑杭生《社会学教程》(覆盖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基础概念,重点掌握 “社会运行”“社会控制” 等章节);王处辉《近代中国社会学》(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关注本土化理论如 “差序格局”)。
补充资料:《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可辅助理解基础概念,《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乔纳森・特纳)用于深化理论分析。
社会研究方法:
核心教材: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七版),重点掌握研究设计、抽样方法、问卷调查等章节,计算题需熟练掌握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作为补充,强化方法论理解(如 “科学环” 逻辑)。
真题与习题:2011-2024 年真题(含回忆版),重点分析简答题(如 “横截研究与历时研究的区别”)和计算题(如 “卡方检验的自由度计算”)。
科目占比与题型
分值分布:社会学原理(150 分)占比 60%,社会研究方法(100 分)占比 40%。题型包括名词解释(30 分)、简答题(60 分)、论述题(80 分)、计算题(40 分)。
高频考点:
社会学原理:古典理论(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现代理论(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社会问题(如老龄化、城市化)。
社会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实验法、实地研究)、数据收集(问卷设计、访谈技巧)、数据分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真题答案鸿知考研网有
二、分阶段复习策略
基础阶段(3-6 月)
教材精读:按 “理论流派→核心概念→应用案例” 顺序通读教材,如《外国社会学史》按时间轴整理理论发展脉络,《社会研究方法》结合例题理解统计公式(如 “卡方检验公式”)。
框架构建:制作思维导图(如 “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设计流程”),标注重点(如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分层抽样的步骤”)。
文化拓展:观看纪录片《中国社会学》《社会研究的艺术》,补充教材未覆盖的实践案例(如费孝通《江村经济》的研究方法)。
强化阶段(7-9 月)
专题突破:分模块整理高频考点(如 “社会分层理论”“混合研究方法”),结合真题标注重复考察内容(如 “韦伯的科层制特征”“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真题训练:每日完成 1 套真题,重点分析论述题(如 “结合中国社会实际论述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和计算题(如 “回归方程的预测应用”),整理错题本并标注薄弱环节(如 “统计值与参数值的区别”)。
方法深化:通过《社会研究方法考研核心题库》强化计算题训练,掌握 SPSS 基础操作(如数据录入、交叉表分析)。
冲刺阶段(10-12 月)
模拟考试:每周全真模拟 1 次(3 小时),限时完成论述题(25 分钟 / 题)和计算题(20 分钟 / 题),重点提升答题速度与深度(如 “论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路径” 需结合具体案例)。
高频背诵:整理 “社会学名词解释库”(如 “有机团结”“操作化”),使用 Anki 卡片循环记忆,重点突破《外国社会学史》中的复杂理论(如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热点整合:关注 “数字化社会”“乡村振兴” 等前沿话题,结合导师研究方向(如 “社会治理创新”)整理论述题模板。
三、备考技巧与注意事项
记忆方法
框架梳理: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如 “社会学原理→社会结构→家庭类型”),睡前回顾核心框架。
对比记忆:列表区分相似概念(如 “社会唯名论” 与 “社会实在论”)、研究方法(如 “普查” 与 “抽样调查” 的适用场景)。
实践结合:结合实际案例(如 “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式观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通过实习或项目积累研究经验。
时间管理与心理调节
每日规划:每天保证 5 小时专业课学习,上午主攻社会学原理(2.5 小时),下午复习社会研究方法(1.5 小时),晚上刷题与背诵(1 小时)。
压力缓解:每周安排半天休息(如阅读社会学经典著作、参与学术讲座),通过 “社会学热点辩论” 等游戏缓解焦虑。
模拟训练:考前 2 周进行 2 次全真模拟,严格遵循 “名词解释 15 分钟 + 简答题 30 分钟 + 论述题 80 分钟 + 计算题 25 分钟” 的时间分配,适应机考节奏。
四、分数线与复试准备
近年数据
复试线:2024 年社会学学硕复试线约 360 分(单科≥48/72),录取比例约 1:6.5,建议目标总分 370 + 以稳妥入围。
招生人数:全日制学硕约 15 人 / 年,非全日制约 10 人 / 年,建议优先报考非全以降低竞争压力。
复试内容
笔试:
专业笔试:考察《中国社会》(周怡),重点复习 “城乡关系”“家庭变迁”,参考《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强化理论应用。
命题写作:提供社会现象(如 “数字鸿沟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要求撰写 1500 字分析文章,需结合学术热点(如 “数字社会学”)和导师研究方向(如 “基层治理创新”)。
面试:
专业英语:翻译专业文献(如 “social capital”),背诵常见术语(如 “qualitative research”)。
综合能力:结合案例(如 “如何设计农民工就业支持项目”)阐述研究方法应用,展示数据分析技能(如 SPSS/Python 操作)。
材料准备:制作 PPT(含个人简介、科研经历、职业规划),突出跨学科能力(如 “社会学与大数据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