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蓁蓁,一个80后宝妈~
家有12岁儿子,在科学养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童年是人格的摇篮,母亲的语言是摇篮曲。”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12岁前是孩子建立自我认知的关键期,妈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孩子内心的“精神锚点”。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研究证实:每天听到3次以上积极暗示的孩子,前额叶皮层发育速度提升27%。
以下5句"魔法语言",是孩子童年最渴望的情感养分,每句都经过心理学验证,来看看你说过几句?
非常暖心的一句话,能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是行为认可,情感共振可能比表扬更重要。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孩子接收到情感反馈时,前额叶皮层会被激活,共情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
当孩子主动收拾玩具时,你可以试着蹲下来说:“你记得把积木放回盒子,妈妈特别感动,你真是个有责任感的小朋友。”
孩子画完一幅画,指着细节说:“你用这么多颜色画出彩虹,妈妈看了好开心,像收到一份礼物。”
当孩子数学考了78分,别说:"怎么又没上90",试着说:"计算题正确率比月考提高20%呢!"
斯坦福德韦克教授在《终身成长》中揭示:关注过程的评价,能激活大脑海马体,让孩子的抗压能力提升3倍。
下次看到孩子跳绳从5个跳到10个,别说:“还差得远呢”,要说:“你比上周多跳了5个!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孩子学骑自行车摔了3次,指着他的膝盖说:“这次你摔了立刻爬起来,比上次勇敢多了!”
当孩子哭着说被朋友取绰号时,先拥抱他,再说:"被嘲笑肯定很难受,妈妈小时候也经历过!"
接纳孩子的感受,无论他的情绪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强调:“父母对情绪的漠视,会让孩子一生否定自我感受。”
重视孩子的感受,是将孩子的情绪合法化,避免孩子成为“情感哑巴”。
比如:孩子因输游戏大哭,别说:“这点小事哭什么”,要说:“你很难过对吗?妈妈小时候输了也会哭,来我们聊聊哪里最不甘心?”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先回应:“你好像有点不安,能和妈妈说说是什么让你担心吗?”
当孩子忘记带作业,别说:"活该被老师骂",而是要摊开一张白纸:"我们列3个补救方案吧?"
将“困境”转化为“合作课题”,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型人格。
这样时间长了,孩子遇到问题不会退缩,自己就能想到解决办法。
下次再遇到孩子打翻牛奶,别说“:你怎么总是毛手毛脚的”,改成:“牛奶洒了,我们怎么清理?妈妈拿抹布,你拿个盆来好吗?”
孩子忘记带作业回家,你就这么说:“现在有点麻烦,但我们得一起想想怎么补救?是打电话给老师?还是明早提前去写?”
这是对孩子安全基地的终极承诺!
每位家长都应该给与孩子这个承诺!
比如,孩子竞选班委落选了,你可以指着客厅沙发说:"这是你的专属充电站,妈妈随时等着给你个拥抱!"
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理论强调,6-12岁的孩子需要建立勤奋感,这期间他需要持续获得"安全港湾"的支持。
“安全基地”越稳固的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越强。
所以,当孩子第一次独自参加夏令营,记得对他说:“如果特别想家,随时给妈妈打电话,接你回家一点也不丢人。”
面对青春期孩子锁门时,说:“你生气时可以不说话,但记得厨房有热汤,妈妈的耳朵也一直开着。”
语言学家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说:母亲每说1句积极语言,可抵消17句批评对孩子的伤害。
上面5句话,我经常跟我家Coco说,私心里是想给孩子安装"心理抗体"。
这样未来,当TA长大成人遭遇挫折时,耳边就会自动回放这些温暖代码,这些能支持他砥砺前行。
你平常会跟孩子讲哪些话呢?快在评论区晒出你最常说的亲子金句吧~
记得关注+点赞+分享,让更多家长看到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