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搏风雨,奋斗定乾坤
高考将近
每一位考生正在为梦想全力拼搏
科学的饮食能为他们提供能量支持
稳定的心理状态是高效复习的关键
本期,我们带来全方位
考生身心护航攻略
助力考生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
备考饮食宜清淡
老话说,思伤脾。这话听起来挺玄,实际上符合科学道理:人在集中精力思考或精神压力巨大时,植物性神经的功能受到压抑,消化道的血液供应也会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就可能受影响。
在各种食物中,给消化系统带来较大压力的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
少吃蛋白质、脂肪、升糖食物
蛋白质类食物需要较多的胃酸和蛋白酶,氨基酸被吸收之后的后期处理也最复杂,所以吃高蛋白食物给胃和肝脏带来的压力都比较大。
脂肪多的食物排空慢,还需要较多的胆汁来帮忙。
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也不利于大脑思考。精白细软的主食以及各种甜食,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是导致餐后困倦状态的原因之一。
多吃淀粉、蔬果
淀粉类食物和各种熟蔬菜比较容易消化,而且从后期代谢来看,肝脏的负担也比较轻。也就是说,压力越大,越需要吃清淡简单的食物。
多补充磷脂、水溶性维生素
补充大脑活动所需的营养成分,以水溶性维生素和磷脂最为重要。
蛋黄、大豆补磷脂
磷脂是与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原料,在蛋黄、大豆中最为丰富。
杂粮、薯豆补维生素
维生素中最要紧的是维生素B1,在人体中的储存量最小,几天不足就可能影响学习效率。因此,适当吃些全谷杂粮、薯类、豆类来补充B族维生素很重要。
同时,这些食物的血糖反应比较低,有利于长时间稳定精力和情绪,保证学习效率。
增加矿物质摄入
另一些有助于稳定情绪的营养素是矿物质。减少钠的摄入,增加钾、钙、镁的摄入量,有利于保持情绪沉稳平和。
多吃蔬果、酸奶
多吃蔬菜和水果最有帮助,特别是富含镁的各种深绿色叶菜和富含钙的酸奶,对减轻压力最为有益。
在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时,除了调整食物品种,还可以减少正餐食量,两餐之间适当加餐。
避免加工食品
备考期间,尽量避免吃过多加工食品,因为其中的香精、色素等成分可能对情绪造成不良影响。
备考期间的8条饮食法则
1.一日总能量略低于平日水平。
2.烹调方法清淡,不用煎炸烧烤,烹调油适当减少。
3.增加蔬菜供应量,特别是各种绿叶蔬菜。
4.主食总量下降,适当增加全谷、薯类的比例,保持血糖稳定,并供应充足的B族维生素。但如果平日很少吃豆类、薯类等,不宜一次吃太多,避免肠道胀气或消化不良,宜少量添加,循序渐进。
5.午餐、晚餐七八成饱,避免影响饭后的学习。两餐间少量加餐,以水果、酸奶为宜。
6.尽量少吃各种甜食和含香精色素的加工食品。
7.严格预防食物过敏和食物中毒,不吃来源可疑和以前没吃过的食物。
8.如果食欲不振或消化功能下降,宜供应助消化药物和复合维生素。
这些考前营养膳食误区要注意
误区一:猛补大鱼大肉,越多越好
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考前会准备满桌子的鱼、肉。今天“烧鸡烤鸭”,明天“肥鱼大虾”,希望给孩子好好补补,可谓用心良苦。
但这种做法不科学, 因为孩子考前高负荷复习,大脑对氧的需求随即增加,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消耗都相应增加。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全面、均衡地摄入营养。
误区二:起床就吃早饭,不吃主食
考前时间总是争分夺秒,孩子往往一起床就吃早餐,但很多时候没胃口,有的家长以为是孩子生了什么病。其实是因为,早晨起床时肠胃没充分运动,消化液分泌比较少,所以会食欲不佳。
还有不少家长和考生认为肉、蛋、奶营养高,主食吃不吃无所谓,这也是错误的。因为,葡萄糖是大脑能直接利用的唯一能量,主要来自主食。肉、蛋虽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但大脑却吸收不了。
误区三:突然改变饮食,稀罕物好
很多家长喜欢在考试前夕为孩子准备“大餐”,一些家长更是把平时舍不得买给孩子吃的东西,考前买给孩子吃,还有一些家长特地为孩子购买一些稀有食物,结果却导致食物过敏。
现在过敏体质的人数有所增加,孩子没有吃过的新食物,无法判断他对这种食物是否会过敏。在考试时期,考生要尽可能避免过敏。
误区四:盲目服保健品,贪多求快
许多家长将服用保健品视为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迷信“健脑品”,甚至托亲朋好友从国外买来“高大上”的食物。
据调查,目前市场热销的各类“补脑保健品”成份大部分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摄取。也曾发现一些保健品实质是用于治疗老年痴呆、记忆力丧失的大脑功能性药品,副作用很大。
家长要注重三餐的均衡
早餐一定要吃好
多吃脂肪含量低、清淡些的食物。牛奶、鸡蛋,最好是荷包蛋;也可以准备些如银耳莲心红枣百合羹,可以提高免疫力,有清凉、败火之效;再加一些馒头、包子等主食,补充碳水化合物,保证脑力劳动的能量充足。
*主食类:花卷、馒头、烧饼;煎鸡蛋饼、蛋糕、面包、米粥;豆腐脑、馄饨;玉米等;
*辅食类:牛奶、豆浆、豆奶等;
*小菜类:酱牛肉、熏鱼、酥鲫鱼、炒虾皮;酱咸菜;清拌芹菜、番茄片、生菜叶、黄瓜;胡萝卜、绿豆芽等。
午餐一顿最关键
多吃点肉类、鸡蛋等含热量较高的食品;也包括鱼、鸡等动物蛋白质,辅以豆制品、蔬菜。如果当天下午有考试,食物体积不宜过大,否则水分过多,将增加排尿次数。
晚餐一顿要适量,八成饱
饭菜清淡、易于消化,没有胃口的孩子,还可以喝一些稀饭或营养羹,多吃些清炒时令类蔬菜,并补充海鱼等动物性蛋白。
夜宵(21:30-22:00)
食物数量不宜过多,以稀软易消化为好。除主食外,还应有少量蛋白质。
可选食品:面片汤、各种粥、馄饨、鹌鹑蛋、银耳羹、百合莲子红枣汤、藕粉、杏仁茶、黑芝麻糊、核桃糊、花生乳等。
如睡眠不好,可睡前喝牛奶,或莲子大枣汤。
考前“特殊”食物
维生素B:全谷类、瘦肉、肝脏、豆类等。
维生素C:蔬菜和新鲜水果;柠檬,可以提高处于紧张状态下的孩子的接受能力。
凉拌食物:开胃健脾;黄瓜;叶类新鲜蔬菜。
新鲜果蔬汁:鲜藕汁、荸荠汁、绿豆百合汤、银耳梨汤等果蔬汁。
面对高考焦虑应该如何做?
考前焦虑、紧张是很多考生普遍面临的问题,“焦虑真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考试吗?”答案是“错”!
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著名的心理学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这意味着适度的焦虑能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提升学习效率,提高考试成绩。
如果焦虑程度超过了一定范围,就会影响学习的效率,需要通过一些方法调整降低焦虑,而不是消除焦虑。那我们应该如何去调整呢?
和孩子一起营造一个
轻松快乐的家庭生活氛围
有利于减轻考生的紧张心理情绪。保持家庭原有的健康生活习惯,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感到自然、快乐,没必要去做一些原本不习惯的事。
帮助孩子加强自信,正确面对高考这件事情,能保持一个适度的情绪,提高复习效率。尤其是考前一周对自己要有信心,家属适度的肯定帮助孩子强化这种自信,能更好地在复习中提高效率,更快地调整好心态,即使发现知识缺陷也是好事,可以在考前有机会弥补缺陷,只要我们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情绪,给予及时的疏导,如果孩子出现睡眠、身体不适,烦躁不安等情况要及时排查原因,家长要镇静,告诉孩子很多考生考前因为心理过度紧张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这不是一种病态的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早就说过:“焦虑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
第一步,感知你的情绪,把它正常化。
第二步,接纳这种情绪,而不是对抗它。在高考没有结束之前,这种面对考试的应激反应会一直存在,考生也不需要耗费精力与负面情绪对抗,如果总是沉浸在“我为什么这么糟糕呢?我怎么学不进去?”这样的想法中,就是花了很多精力去应对负面情绪了,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状态,是否存在,及时做出调整。
高考生在日常生活中
要保持正常的作息
高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常的作息,保证睡眠,保持规律的锻炼,让生活规律化,就不容易过度焦虑。也可以让孩子和他信任及愿意交流的老师、朋友或长辈交流,缓解心理压力。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参照学校上课的时间,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准,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家长监督孩子执行。考前一周的时间不易看书太晚,要保持充足规律的睡眠,从而保证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高的学习效率。
和孩子一起适当的锻炼,保证身体健康。适当的运动能够分泌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能让交感神经兴奋,让人体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物质可以让人脑产生愉悦的感觉,能够及时缓解人的压力。运动还能让皮质醇含量降低,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因此适当的锻炼可以消除大脑疲劳,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下一个时间段的学习。也可以增强体质,避免孩子生病。但切记运动不能过量,根据自己的耐受情况确定合适的度。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空间,让孩子去整合知识。必要时引导的关键点在于询问式、商量式的语气与孩子互动,而不是命令式的语气引发孩子反感。
放松训练的小方法
教大家一个放松训练的小方法:全身放松,坐在一张靠背椅上,脚撑着地,两臂自然下垂,双眼微合,深呼吸10次。吸气时收小腹,绷紧身体。呼气时慢慢放松下来心中默念“放松、放松”,默念2-3遍,专心体验各部位紧张和松弛感。可以配合舒缓的纯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备考期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乏力和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一般来说,“二阳”或“三阳”症状相比“首阳”轻一些,以对症处理为主。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等前驱症状,持续1-2天后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4.肺结核
由人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常见症状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咳嗽咳痰等;严重者可出现胸闷或呼吸困难。
防疫及日常保健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生活中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如上厕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要使用肥皂或消毒洗手液进行洗手。尽量减少外出,减少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
2.避免近距离接触
避免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近距离接触:如果接触到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要尽量避免接触其呼吸道分泌物,如鼻涕、口水等。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增加身体的免疫力,适当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老师、家长要关注考生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适时减轻考生心理压力,鼓励考生乐观面对,从容应考。
4.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尽量减少在封闭空间中长时间停留。教室及宿舍应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家中人较多、有病人或访客时,建议开窗通风。
5.调节好空调温度
空调温度最好控制在26℃以上,睡觉时应关闭空调或将其设置为“睡眠模式”。
6.劳逸结合
虽然这个时候学业是最关键的,但是大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以免压力过大,出现反效果。
7.营养有保证
考生们连日来都是用脑过度,因此,家长要注意让孩子们吃好、睡好,以保证有充足的体力、精力应对考试。另外,大家还要注意多吃果蔬,补充水分。
8.做好健康监测
老师、考生如有身体不适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学校报告,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治疗。家长如感身体不适,尽量减少与考生直接接触并及时就医。
来源:文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