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大学在全球科技发展和国家创新格局中的角色更加关键、作用也更加重要,研究型大学已经站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线,直接参与“从0到10”创新全过程。
何为“创新型大学”?在金力看来,一是为人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无限可能。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局限性,滞后的课堂传授与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创新型大学要打破这种“被定义的人生”“被设计的未来”,培养多潜质、高潜能的“干细胞式”人才。打通学段、学科、专业的立交桥,学生可以按照个性志趣和发展需求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习得和养成终身学习、解决问题、适应变化的能力。
二是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在创新链中,高校的传统任务是在“从0到1”阶段发挥基础研究功能。同时,人工智能正在不可逆转地重新定义创新,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和组织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面对科学技术裂变式发展、创新曲线指数级攀升,研究型大学已经站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线,直接参与“从0到10”创新全过程。使命不能仅限于成果发表或为企业机构解决一个个的具体问题,而是要在战略领域根本性地解决一片或一类问题,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级和创新驱动能力。
三是不断突破边界、重塑自我。创新型大学应该没有“围墙”,更像一块磁铁,把创新资源和要素聚集到一起,打破政府、高校、社会的有形边界,组成并蓄共生的创新共同体。更需要打破的是高校内部的无形边界,包括传统的知识边界、学科边界、院系边界、机构边界以及人的观念边界。唯一的途径就是改革,而且是非膨胀式的存量改革。
四是站在开放引领最前沿。创新要以自主为根基、坚持“学术独立”,但一定是开放交流的结果。关起门来搞创新,搞不出真正的创新。创新型大学既要支撑当下,更要引领未来。
金力说:“我们对建校120周年最好的庆祝,就是紧紧抓住未来十年,实现向创新型大学的关键一跃,迈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据透露,当前,复旦大学正在深化新一轮综合改革,希望用5到10年时间,加快各类创新要素的跨界、破界,系统重塑办学模式和办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