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第三期《河南教育》(高等教育)中,一篇题为《数智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析》的文章,论者提出用个性化的订制教育来改造和提升目前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文章认为,高校学生来源多样、专业各异、兴趣不同,每个学生对自我成长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时,学生的选择会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医学专业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学习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可能对介绍宇宙万象和规律的《华严经》感兴趣,而哲学专业的学生则可能更钟爱《易经》。
在数智时代,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背景和未来发展期望选择适合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可行之举。高校应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传统文化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创造和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教育供给,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此观点或许成为高校解决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值的期待。面对高校普遍存在的传统文化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导致大学生个性化定制传统文化学习内容选择资源有限的难题,文章提出高校应开拓思路大胆引入优质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资源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该文是2022年度郑州大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媒体创新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