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与家庭教育
分享活动
活动回顾
7月27日,中山纪念图书馆举办了“专注力与家庭教育”分享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易世萍老师,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生动的案例解析,清晰地阐述了孩子“从坐不住到学得进”的成长路径,不仅为读者揭示了培养专注力的家庭密码,更让大家认识到:优质的家庭教育,正是与孩子在共同专注中成长的过程。
1
“坐不住”的原因
易老师先以“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上课总走神的问题到底出在哪?”等一系列提问直击家长痛点。其次,通过剖析专注力不佳的表现,让读者们清晰认识到日常教育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指出专注力并非“天赋”,而是能通过家庭环境等后天逐步培养的能力。这一观点打破了不少家长“专注力全靠孩子自己”的固有认知,台下立刻响起细碎的附和声,不少家长拿起笔或者手机开始记录。
在核心分享环节,易老师分析了导致专注力不集中的因素,用案例联系实际生活:当家长抱怨“孩子坐不住”时,不妨先观察家中是否总出现“边吃饭边看动画”“写作业时频繁被打扰”等场景。这些碎片化的环境,正是专注力的“隐形杀手”。
她表示,家庭教育的安全感决定了专注力的高低,家庭教育的认知决定了专注力的偏差度,家长需要用“身体力行”传递专注的意义。
2
“学得进”的方法
针对家长最关心的“如何让孩子‘学得进’”这一问题,易老师还向读者分享了与不同类型孩子的相处技巧,比如视觉型和体觉型的方法就大不相同。家长们反映格外热烈,还有孩子们热情主动地分享自己的经历。有家长问“孩子总被窗外声音吸引怎么办”,易老师笑着建议:“我们可以先允许他认真听一分钟窗外的声音,听完后再回到学习,用‘满足好奇心’代替‘强行制止’。”
此外,家长辅导孩子功课时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孩子在家写作业,家长就放下手机在一旁陪读、看书或处理工作,结束后互相分享成果,把“监督”变成“共同成长”。
左右更多
活动结束时,不少家长拿着记满笔记的本子,仍然不舍得离开,有位读者说:“以前总想着‘逼孩子专注’,现在才明白,家里的氛围和相处模式,才是最该调整的‘专注力土壤’。”
本次活动或许不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但它像一颗种子,让“家庭共学”的理念在家长心中扎根。正如易老师所说:“专注力的培养,从来不是孩子一个人的奔跑,而是家庭用理解与方法,陪他慢慢找到节奏。”在当下时代,专注力是一种稀缺资源,但我们相信以家庭之力,能够筑专注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