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8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唐翼羽 刘成琳 曹爱民)暑假即将结束,孩子们又要回到学校了。8月22日,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心理卫生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张丽提醒,孩子一提开学就失眠,一写作业就发脾气,害怕回学校,害怕见老师和同学,这可能不是“矫情”,而是“开学焦虑”。如何帮孩子缓解焦虑?张丽进行支招。
什么是开学焦虑?
开学焦虑是指儿童青少年在开学前后出现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对新学期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常伴有情绪、行为和身体上的不适。这种现象在开学前一周尤为常见。
对于开学焦虑的具体表现,包括生理层面,孩子 出现头痛、腹痛或肌肉疼痛、睡眠问题、食欲下降。
行为层面则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拖延作业、抗拒讨论学校话题,甚至咬指甲、拔毛发或者划手行为。
情绪层面会有烦躁易怒、情绪低落、过度担忧上学、对即将与同学相处感到恐惧等。
孩子会出现开学焦虑,是面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困难”;当然还有一些关于学业压力、社交焦虑和既往的负面情绪等。医生提醒,有研究表明这还与家庭功能、社交回避、分离焦虑、父母焦虑及学校惩罚密切相关。
开学前焦虑如何调节?
身体调节:生物钟调节建议用“21:00家庭安静时刻”替代强制早睡;适当户外运动,增加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为孩子们开学储备情绪能量,且这对调节孩子们的生活节律也有十分明显的益处;
饮食调节:建议孩子适当进食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肉、海鲜、动物肝脏、香蕉、柑橘、菠萝、梨等;也可寻求医院营养科专业医生制定营养食谱,调整饮食。
社交预热:家长可以组织“同学预习聚会”,营造温习校园人际关系的氛围,恢复校园社交状态。孩子们在朋辈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打破交流壁垒,还可以畅谈分享或吐槽上学的感受。
亲子互动:家长和孩子在家共同进行“校园安全地图”绘制等。主动平等地与孩子交流,而非权威式的说教,引起孩子的叛逆反感。适当提高亲子互动频率,动态了解我们孩子的情绪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共情式倾听比说教更能拉近距离,如“妈妈小时候也害怕上学,你在担心什么呢”;在与孩子沟通中保持好奇心,提供猜想,引导孩子表达自己,了解厌学背后的原因,避免对话戛然而止的“尴尬”,如“是害怕新老师太严格?还是担心作业太多呢”。
合理设定电子化设备使用时间
在假期,孩子可能已养成长时间玩游戏、刷视频的习惯。但需注意,家长在干预的过程中应避免强硬禁止,培养孩子自主管理能力,或可将电子设备转化为学习工具,如app背单词,刷课等。
具体的操作方面,家长可以共同制定使用规则;建立无电子设备时段,如餐间、睡前;可增加替代性娱乐活动,若没有其他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孩子的注意力当然就被电子屏幕吸引走啦。需要提醒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并及时正向激励等。
提醒: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如果孩子持续2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总是无故哭泣,烦躁冲动、食欲下降、失眠、自伤行为;出现躯体症状,比如腹痛,心慌、胸闷;出现对上学话题的明显回避,拒绝甚至恐惧上学等症状,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必要时到医院寻求专业的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