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我对未来毫无规划,学习只求不挂科,在散漫中度过;大二受疫情影响居家躺平,返校后成绩依旧不佳,直到和学长交流才醒悟 —— 此时不提升成绩,未来出路将受限,于是开始努力追赶,虽绩点仍不突出,但燃起希望。
大三面临毕业抉择,保研因前期低绩点无望,就业因本科背景碰壁,考研又缺乏拼搏底气,反复权衡后,出国留学成了我的 “救命稻草”。虽绩点不高,但我知道可通过补实习、科研来提升竞争力。
后来经朋友推荐接触指南者留学,张哲老师真诚分析我的情况,既讲困难也给希望,让我踏实签约。同时,我发现自己不适合本科金融学,反而热爱计算机编程与数据分析,却无法转专业,只能研究生转型。指南者老师据此建议我选泛商科或交叉学科项目,并制定梯度选校方案,帮我明确了方向。
文书撰写初期,我面对空白文档毫无头绪,整理的经历成了流水账。指南者老师耐心帮我梳理思路,教我提炼重点,告诉我招生官想看到有血有肉的申请者。在老师指导下,我重写文书,讲述选金融的初心、对数据科学的顿悟与成长挣扎,老师们逐稿修改,最终呈现出真实的 “我”。
10 月我投递港城、港中文等项目,11 月中旬收到港城录取,虽欣慰但因是保底校有些失落;一周后港中深的 offer 让我狂喜,其数字经济分支契合我的需求。
之后新国立发来面试邀请,第一次因声音问题搞砸,指南者老师帮我争取到二次面试机会。我认真准备,最终成功拿到新国立 offer。权衡后,我选择课程更贴合兴趣、地理位置优越的港中深。
第一次考雅思因轻敌仅 6.5 分;第二次因迟到错过考试;第三次虽状态好,但口语仅 5.5,总分仍 6.5。在指南者老师建议下,我申请复议,最终口语提至 6.0,总分达 7.0,解决了语言难题。
低绩点曾是我的 “硬伤”,我主动加入教授课题组做科研、参加挑战赛,假期实习从证券助理转做数据分析,既提升技能也为文书攒素材。申请时聚焦看重综合能力的项目,文书突出成长故事,面试坦诚分享心路,最终实现低绩点逆袭。
回望申请路,虽坎坷但圆满。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学弟学妹启发:即便有短板,只要明确方向、积极行动,终能收获理想结果。
上一篇:一位老教师的航天科普情怀
下一篇:西南大学回应被指“外卖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