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舞台的聚光灯悄然转向东方,仿佛世界在聚焦一个正在重新绘制规则的区域。与此同时,美国却在台前幕后自演一出孤立主义的滑稽剧,前任与在任的官员们都承认:全球舆论正把这出荒诞戏看成对美国信誉的公开嘲讽。有人说,美国似乎把外部世界当成一个评判场,自己却在台上演出自以为高明的独断。
本周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成为国际媒体的焦点,众多国家领导人云集,讨论区域安全、经贸合作和能源议题。与此同时,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而举行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也在多城同步举行,吸引全球的镜头与新闻机构的关注,成为东方国家持续崛起的重要注脚。
就在全球架起合作桥梁的意图日渐清晰之时,美国却走上另一条路。特朗普政府不仅缺席了相关的高层会谈和纪念仪式,还对两家中国企业提出制裁,显示出相当强硬的对抗姿态。
财政部以“为伊朗石油运输提供便利”为由,将这两家企业纳入出口管制清单。此举恰逢上合峰会前夜和九三阅兵之前,带着强烈的政治信号,仿佛在警告对话与协作并非美国的优先选项。
在美国内部,最让人意外的声音来自前高官。前国家安全顾问萨利文公开表达对特朗普政府外交方向的失望,指出美国已经耗尽了上一任留下的政治资本。全球品牌的信誉受损,许多传统盟友开始怀疑美国是否仍具备可靠性。
萨利文还直指其中的战略错位:特朗普把印度“推向了中国”,使得印度在美中之间走向更模糊的定位,部分盟友也因此改变了对美的信任态度。中国在此情形下,只需坐观局势发展,仿佛在看戏,坐得还相当从容。这番话揭示的是,美国外交机构内部对政策走向的广泛不满情绪。
对华贸易的冲击已经波及美国农民。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华盛顿参加中美大豆产业合作伙伴早餐会时指出现实:农业应以生产力和互利为棋子,政治对抗不应让农民承受代价。双方在农业领域具有天然互补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具成本优势,美国则在大宗农产品的机械化生产方面领先。
然而现实情况是,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跌幅超过50%,市场正在迅速寻找替代的销售渠道,巴西大豆因此快速填补空缺。美国国内的行业组织已经给特朗普团队来信,明确表达无法承受长期对抗的成本,敦促尽快取消关税、恢复正常贸易秩序。
上合组织的演变轨迹清晰地映射出国际多边机制的长期趋势:从以往聚焦反恐和区域安全,逐步转向把能源与经贸放在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上。
参会名单的广度和多元性显示,这并非仅仅出于情感追求,而是现实的利益博弈。只要参与方能获得切实的市场回报,外部压力的边际效应就会逐步降低。以制裁清单来扭转合作方向,难度相当于阻止江河倒流,各国都在按自己的算账方式衡量利害,罕有谁会被单一的制裁威慑。
供应链的原则是利益最大化,面子、国别并非硬性约束。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的急剧下滑,促使市场迅速寻找替代来源,巴西大豆顺势承担了缺口。这不是道德选择的问题,而是供应链在自动优化最短路径。十年前,奥巴马就曾表示美国决不做世界第一的对手,如今,特朗普的孤立政策确实在推动这一方向加速。
各方对这场博弈的看法不尽相同。你怎么看待当下的国际格局和美国的选择?欢迎在下面留言,分享观点、数据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