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统编版小学九年级语文(五四学制)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九年级是学生语文素养综合提升、思维深度拓展的关键阶段,课外读物的选择需贴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兼顾经典性、思想性与文化包容性,助力学生积累文学素材、深化文本解读能力,为中考与后续语文学习奠基。以下结合统编教材导向,从诗歌、古典名著、中外小说三大类别,精选适配九年级学生的课外读物:
一、诗歌类:品味韵律之美,涵养情感与哲思
1. 《艾青诗选》
艾青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 “土地诗人”,其作品始终扎根于民族苦难与时代脉搏。无论是《大堰河 —— 我的保姆》中对底层劳动女性的深情悲悯,《我爱这土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的家国赤诚,还是《向太阳》中对光明与希望的热烈追寻,都以质朴有力的语言、浓烈深沉的情感,勾勒出特定时代的精神图景。阅读此书,学生不仅能学习 “以意象传递情感” 的诗歌创作手法,更能在文字中感受诗人对土地、人民的赤子之心,提升诗歌鉴赏的共情力与审美力。
2. 《泰戈尔诗选》
印度诗人泰戈尔以细腻的笔触、深邃的哲思,在《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等作品中,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意趣与生命温度的世界。《飞鸟集》中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的诗意哲思,《新月集》里对儿童纯真世界的细腻描摹,《园丁集》中对爱情与成长的温柔吟唱,都以简洁优美的语言,传递对自然、生命、爱的深刻理解。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经典之作,此书能让学生接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拓宽文化视野,学会从平凡事物中发掘诗意与哲理。
3. 《唐诗三百首》
清代蘅塘退士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堪称 “唐诗的精华缩影”。书中收录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唐代名家的经典诗作,涵盖边塞诗(如王昌龄《出塞》)、山水田园诗(如王维《山居秋暝》)、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登高》)等多种题材,既展现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壮阔意境,也蕴含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细腻情思。作为九年级古诗文学习的重要补充,此书能帮助学生积累经典诗句、熟悉唐诗格律,感受唐代文学的鼎盛气象,深化对古典诗歌 “意境营造” 与 “情感表达” 的理解。
二、古典名著类:洞察历史风貌,提升文言文素养与思辨力
1. 《水浒传》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塑造了 108 位性格迥异的梁山好汉形象: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侠义豪爽、林冲风雪山神庙的隐忍爆发、武松景阳冈打虎的英勇无畏,每个角色都鲜活立体;“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 等情节跌宕起伏,既展现了江湖豪杰的兄弟情义,也暗含对封建统治黑暗、官逼民反现实的批判。阅读此书,学生能领略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魅力,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与情节冲突,理解 “忠义” 主题的复杂性,同时积累古代社会风俗、官制等文化常识。
2.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是中国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以 “短小精悍” 的体例,记录了东汉后期至魏晋年间名士的言行轶事。书中既有王徽之 “雪夜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的魏晋风度,谢道韫 “未若柳絮因风起” 的才情机敏,也有嵇康临刑弹奏《广陵散》的悲壮洒脱。语言简练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是九年级文言文阅读的优质拓展材料,也能让学生透过名士言行,了解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社会风尚与审美情趣,提升文言语感与文化感知力。
3. 《聊斋志异》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 “花妖狐魅” 为载体,书写了一部兼具奇幻色彩与现实深度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书中既有《聂小倩》《婴宁》等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有《促织》《席方平》等揭露封建统治黑暗、批判科举制度腐朽的现实之作 —— 如《促织》中成名一家因官府征缴蟋蟀而家破人亡的悲剧,暗含对苛政的血泪控诉。蒲松龄以 “幻笔写实事”,将现实苦难寄托于奇幻故事,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引导他们透过奇幻表象,思考背后的社会问题,深化对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理解。
4. 《儒林外史》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作品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周进撞号板等儒林人物的荒诞百态,既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摧残,也批判了趋炎附势、虚伪狡诈的社会风气。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角,却以 “群像描写” 勾勒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命运图景 —— 如王冕淡泊名利、杜少卿仗义疏财,与追名逐利的儒林众生形成鲜明对比。阅读此书,学生能学习 “以讽刺笔法反映现实” 的写作技巧,通过分析人物命运,思考 “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中外小说类:解读人物命运,引发人生思考与价值共鸣
1. 《简・爱》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以孤女简・爱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书写了一部 “女性独立意识觉醒” 的经典之作。简・爱自幼在舅妈家遭受虐待、在寄宿学校经历磨难,却始终坚守 “平等、自由、尊严” 的信念 —— 面对罗切斯特先生的追求,她直言 “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你我穿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发现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后,她毅然离开,拒绝依附;最终继承遗产后,仍选择回到落魄的罗切斯特身边,追求灵魂契合的爱情。书中鲜明的女性独立形象,能引导九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价值观,学会在困境中坚守自我,培养独立人格。
2. 《围城》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智慧之书”。作品以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轨迹为线索 —— 从留学归国的 “假博士”,到与苏文纨、唐晓芙的情感纠葛,再到与孙柔嘉结婚后陷入 “婚姻围城”,描绘了一群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迷茫与挣扎。书中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的经典比喻,既道尽了婚姻的复杂,也暗含对 “人生困境” 的深刻思考;语言幽默犀利,充满比喻与讽刺,如将方鸿渐的留学经历比作 “镀金”,调侃知识分子的虚伪与迂腐。阅读此书,学生能领略现代文学的语言魅力,通过分析人物的命运困境,引发对 “人生选择” 与 “自我认知” 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