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育人故事①丨作文本里的星光——刘莹华
开心田螺
2025-09-04 04:16:04
0

·

刘莹华

厦门实验中学

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厦门实验中学班主任工作坊坊主,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参加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发表多篇CN论文,连续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获评“星级班级”荣誉。

育人理念:

师以德为本,心以爱为源,用心教书,用爱育人

九月初的晨读课,蝉鸣撞进班级。我翻开讲台上那摞周记本,一页被油渍晕染的作文映入我的眼帘——

“我的父亲是超级英雄,每天驾驶宇宙飞船拯救地球……”

工整的楷书里跳跃着不属于13岁少年的华丽修辞。我抬头望向第四组末排:瘦弱的小陈正把脸埋进校服领口,磨出毛边的袖口下露出半截手腕。小陈家境很一般,母亲卖一点零散海货,小陈偶尔还会帮妈妈杀鱼,父亲是一位钢筋水泥工。上周的他曾因弄丢餐卡充值费,在厕所隔间里抽泣。

课间操时,我在树下截住他。九月的阳光穿过树叶,在他脸庞上投下细碎的金斑。我晃了晃本子:“描写很精彩,但老师更想听真话。”他耳根瞬间烧红,右脚反复碾压地上的树叶:“网……网上抄的。”声音细若蚊蚋。

“怕写不好被笑话?”

他突然抬头,眼里有倔强的水光:“张明他们说……农民工的孩子能当什么英雄。”

风掠过树叶筛下光斑,我指着水泥地上搬运面包屑的蚂蚁:“你看,它们驮着比身体重百倍的东西前行,这才是真实的伟大。”小陈的目光随着蚂蚁的轨迹移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

这一刻,我刻意避开道德说教,尝试用具身认知理论创设情境——当学生通过身体感知(观察蚂蚁)与情感体验(理解坚韧)建立联结时,抽象的道德概念会自然内化为行为准则。

三天后的巡寝,我看到小陈在帐内修改自己的作文,收了本子,我让他尽快休息。回来翻看,皱巴巴的练习簿上,水笔字被泪水染开:

“爸爸在38℃的艳阳下劳作,即使安全绳磨破衣襟,他仍在钢架爬上爬下……上次回家他拿钱给我买球鞋,掏手机的时候看见他手指都是粗糙的裂纹……”

文末涂抹着大团黑斑,像灼伤的疮疤。

次日清晨,我把本子还给他:“今天课上朗读你的作文。”男孩惊恐地拽紧衣摆:“他们会笑我爸……”

真正值得笑的,是躲在谎言背后的懦弱。”我将练习本轻轻推过去,“敢不敢和懦弱宣战?”

小陈读着自己的文章:“我的父亲是‘超级英雄’,每天驾驶‘宇宙飞船拯救地球’。”张明噗嗤笑出声:“吹牛!他爸明明是爬脚手架的!”

小陈的指甲陷进掌心,我温和地面向张明:“有同学说自己父母开科技公司,是不是可以视频连线家长来介绍职业特点。”

教室里死寂。男孩盯着鞋尖嗫嚅:“……我爸妈在菜市场卖菜。”

“看!”我展开小陈的作文,“卖菜的手供你读书穿新衣,钢架上的父亲撑起城市天际线——谁能嘲笑这些沾着汗水的荣耀?”

我鼓励小陈继续,当他颤抖着念完最后一段,掌声从各个角落漫出。张明涨红脸起身:“对不起……我的球鞋也是妈妈起早贪黑打工赚的。”

当张明从嘲笑者变为反思者,当父母职业从“羞耻符号”变为“荣耀勋章”,学生重新定义了“英雄”的内涵。

这场风波催生了“真话运动”。教室后黑板旁,我开辟“树洞墙”留给学生写心事,首批内容触目惊心:

“有人忏悔偷拿图书角的新书不还”

“有人坦白故意撕毁物理答题卡”

此时,我化身“解码人”:给偷书男孩留言“冉·阿让偷面包是生存,你偷书又忏悔是道德认知的觉醒”;帮没考好的同学联系科任老师分析问题,并引导解压。

班级合影

那周班会课上

我们举办“烦恼飞翔”活动

45张写满心事的纸飞机

被掷向蓝天

载着“想让爸爸戒烟”

“希望爸妈复合”的秘密

随风而逝

当班会课最后环节——

《少年中国说》的朗诵声响起时

我看见小陈在擦眼角——

这个曾经把头埋进课桌的男孩

此刻正挺直脊梁大声朗读

渐渐地,树洞墙从个体倾诉场变为朋辈互助站——有人为爸爸抽烟的同学支招戒烟,有人主动安慰母亲抑郁的女孩。其中小陈工整的楷书互助留言最多,显然,他在用文字帮助同学。

树洞墙的匿名倾诉与学生的文字回信,帮助学生将羞耻感转化为力量感。集体疗愈机制在此形成:当个体创伤被群体共情包裹,伤痕便转化为成长的养分。

今年教师节

我收到小陈寄来的包裹

是一本泛黄的初中作文集

内页批注密密麻麻——

第17页:“您画星号的句子,支撑我熬过高中艰难的考试”

第32页:“当年和怯弱的宣战,是我现在管理班级的底气”

最后一页是行水笔字:

“杀鱼的手,也能写诗——刘老师,谢谢您对我的影响”

此刻新接手的班正在晨读《背影》,新班里那个无比张扬的女孩读到“父亲蹒跚地翻过月台”时突然哽咽。阳光穿过窗棂,或许,又一颗星星即将苏醒。

家长会

教育从不是单方面的拯救,而是双向的唤醒。

当我们倾听那些被油渍晕染的真话,当我们在树洞墙上开展文字的集体疗愈,我们便一同完成了对“英雄主义”的重新定义——它不在宇宙飞船里,而在钢架的震颤中;不在虚构的叙事里,而在泪痕斑驳的纸页上,它是青少年对规则的懵懂、对需求的盲目,也是他们用道德标尺丈量自身行为的开始。而所有这些,终将长成少年的脊梁,支撑他们在未来的某天,站成自己的灯塔。

毕业班活动合影

正如帕尔默在《教学的勇气》中言

“真正的教育是

让心灵学会栖居于真理与爱中”

当纸飞机载着少年的烦恼飞向远方

我们的德育工作

也在一点一滴践行它的使命

供稿:厦门市教育局德育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文科专业选择指南:文科生的多... 全文科专业选择指南:文科生的多元发展路径 对于选择全文科组合(历史、政治、地理等)的学生而言,专业选...
高中学霸,靠的是这种“非补课型... 初中时候的尖子生,日子过得是真惬意。 数学课上老师刚写完题,笔还没放下呢,他们的答案就出来了;英语阅...
中山港街道:人大代表走进校园,... 教育是民生之基,校园安全是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的重中之重。为强化学校周边交通疏导,保障师生出行安全,加...
昔日“彩电大王”主业仍失血 亏... 康佳集团消费电子业务(含彩电、白电)在上半年依旧面临困境。 来源:康佳集团 在新东家华润集团入主后,...
改写计数调整型一次抽样方案检索... 计数调整型一次抽样方案的检索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要素:A、批量:指待检批次的总数量。B、接收质量限(AQ...
南昌新建区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有... 《南昌新建区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有哪些?一文带你了解》 考公免费咨询电话:4009810787 在南...
在线笔试系统:AI监考如何破解... 每年秋季校招季,企业HR都如同置身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作弊行为展开无声的博弈。传统线下监考需要耗...
溺爱孩子的家长,都该学学贝勃定... 苏联作家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照顾孩子是妈...
找准中年教师的“本、根、魂” 中年时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期。原因有三:一是中年时期处于教师职业的中间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