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吉林大学专题分析的第19篇。文章很长,全文一共2023字。
本文依据的数据是吉林大学2019-2024年就业质量报告中公示的数据,以下分析为本人整理数据,得出的个人分析结论,主要有四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就业结构“重心北移”到稳岗渠道
2019–2024年国企与机关占比持续上升,而民企与**三资(外资/合资)**占比下行;这与全国层面“求稳情绪上升、公务员/国企岗位热度走高”同频。
1、国企占比稳步上升(约31.6%→42.8%)
国企占比持续抬升,成为吉大本科就业的第一去向。这种趋势与全国性数据,是相吻合的。
在经济波动、民企收缩阶段,国企岗位以编制待遇、培训与晋升路径的可预期性凸显“避风港”功能,从全国性数据来看,也支持“向稳定部门流动”的趋势,稳岗属性与抗周期性成为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另外,吉大所处的城市产业,也是国企就业占比高的重要原因。
以中国一汽为核心的长春汽车产业链对吉大形成天然吸附,如下图所示,中国一汽的就业人数,一直占居吉大首位。
2、机关占比明显上升(约4.3%→11.8%)
这个数据,与全国相关的数据,其实是可以相互印证的,比如,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新高”,2025国考资格审查通过341.6万人,职位3.97万个,报录比约86:1,另外东三省选调生渠道扩容,例如辽宁定向选调近年的组织与岗位覆盖扩大,增强了本地吸纳。这些对于与吉林大学本科毕业生机关就业占比持续走高,形成对照。
3、民营与三资占比下行(民营约35.8%→29.3%,三资约15.5%→6.0%)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民企/外资占比下降并不意味着“整体机会消失”,而是结构性分化:头部龙头(新能源/ICT)仍高吸引力,而“非龙头、非优赛道”的岗位收缩。比如下图中的比亚迪的数据,虽然有起伏,但总体就业人数还是相当可观的。
比亚迪近年扩产与扩招,2023年校招3.18万名毕业生、近两年吸纳毕业生接近5万人,总体员工大幅增长,与上表中你看到的脉冲上升一致,另外,华为2025届拟招1万余名毕业生、聚焦AI与软硬件紧缺岗,显示ICT龙头仍具高需求但更“锥形分布”(门槛更高、波动更大),华为在吉大招录毕业生的人数如下图所示:
二、传统头部企业是“压舱石”
先以一汽为例,
一汽集团,吉大吸纳人数长期处于480–510人级别的高位,2024年仍在四百人以上,这个背后是**“长春汽车城—一汽—吉大”**的产业—校地联动。只要关注这块的信息,你就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比如,2025年,一汽与吉林大学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明确面向智能网联、新能源、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的长期“产教融合”,一汽与解放、红旗等业务板块持续推进电动化/智能化升级,对汽车工程、车辆、材料、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专业释放持续需求,而这个需求,对于吉大的毕业生,是非常利好的消息。一汽的招录人数,在上文已经列出图表,大家可以细看看。
再看看国家电网、中国建筑、中国中车等央企,
虽然招录人数,有波动,但总体来看,整体还是呈现出“基数稳定+局部波峰”的形态,这与企业的年度项目节奏、投资周期相关。
另外,吉大附属医院连续多年吸纳数百名毕业生,是医学类与管理、信息化相关职位的重要去向,构成“校内环”的稳定吸纳口,如下图所示:
**三、**新兴增长企业是“增量器”
前文已经列出比亚迪和华为在吉林大学招录的毕业生人数图表,从数据来看,比亚迪在2023年达峰,虽然这家企业在2024年回落,但拉长时间来看,仍高于早期水平。
比亚迪2023年校招3.18万人、两年吸纳应届生近5万,同时总员工数突破90万,产业扩张带动一轮席卷全国的应届生需求(研发、制造、零部件与软件协同增长)。这与上表比亚迪的峰值相吻合。
而华为的招录人数,也是波动的,
但据有关消息报道,华为2025届计划招聘1万+,聚焦AI/软硬/算子算法等;华为的招聘更强调“高强度研发投入+结构性岗位收缩再扩张”,这种ICT行业周期性与部分年份的谨慎用工,一定会给企业用人需求带来曲线波动。
四、根据以上就业数据及分析,得出的报考专业建议
从数据来看,如果要报考吉林大学,一定注意院校专业与产业的高度对接,以下专业仅为从就业的角度来进行的个人建议,仅供大家参考(肯定会有不当之处)
1、车辆/汽车工程、机械、材料、电子信息、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可以考虑。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从对接一汽系+配套供应链与新能源智能化岗位(软件/感知/嵌入式/测试)出发,这些专业本身具有“本地—全国龙头双跑道”的优势。
2、电气/能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这类专业对接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轨交等央企通道,从下图可以看到国网就业人数,是逐年上升的,与自动化,电气有关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就业,数据也是上升的。
3、土木/建造/道桥:跟随中国建筑/中铁系等周期与专项基建,择优进入“项目履历型成长”路径。虽然从就业数据来看,是下滑的,但如果你是真爱,当然也可以考虑,但选择时,还是要从长计议。
4、医学/医工交叉的相关专业,这个专业主要是依托吉大附属医院与医工结合岗位,医院信息化/医学影像AI/设备工程相关的需求,都是有想象空间的,当然医学岗天生吃的是高学历,这点大家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