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暑假即将结束,很多父母又开始发愁:开学了,万一孩子学习跟不上,成绩不好怎么办呢?
理解父母的担忧,但光担忧又有什么用呢?得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把成绩提上去,才是父母眼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说到学习,很多父母以为是孩子天资聪颖,或者背后报各种培优班的结果。可实际上,成绩好坏多半取决于家庭,是父母的教育和家庭氛围决定的。
名列前茅的孩子,大多来自这些家庭
第一种:父母不佛系
“我家孩子快乐教育就行,不用太拼”,经常会听到有父母把这句话挂嘴边。
有个快乐的童年固然重要,但学习是一场马拉松,需要循序渐进。小时候光想着快乐教育,那长大之后呢?
班级里那些长期稳居前列的孩子,父母从来都不是甩手掌柜。他们深知:学习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外加科学的规划。
佛系的本质是懒惰,这样的思想怎么可能教育出在学习上勤快的孩子呢?
有些父母把佛系当借口,实则是逃避教育责任。他们觉得“孩子还小,不用管太多”,可等孩子上了初中才发现,别人家的娃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家的娃却是作业拖沓、上课走神。
真正不佛系的父母,从来不会逼孩子死读书,而是从小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专注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很简单,父母会引导孩子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学习,让他们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表。父母要做的,就是监督和引导,而不是替娃安排一切。而且,学霸的父母也不会盲目跟风报班,而是精准打击孩子的薄弱环节。
第二种:家庭氛围不太平
“孩子在学习,父母在边上刷手机”,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在很多家庭上演?
偷偷告诉父母:班级里那些学霸的父母,他们也是终身学习者。生活中,他们会用行动让孩子知道学习不是任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大部分孩子都一样,他们不会听父母说了什么,而是看做了什么。要是父母每天回家都瘫坐在沙发上刷短视频,却要求孩子赶紧去学习,那娃心里只会想:凭什么你能玩,我就不能呢?
相反,要是父母能拿起一本书,或者和孩子一起讨论今天学到的知识,相信娃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霸家庭的父母,往往也是学习型父母,他们可能不懂孩子的具体功课,但是愿意和他们一起查资料、解决问题。
这种陪伴,可比总是盯着孩子写作业要更有价值。
还有一些家庭,每天都是鸡飞狗跳,父母为了一点小事就吵架。试问: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怎么可能安心学习呢?
而学霸的家庭,他们的氛围大都是轻松和谐,父母懂得控制情绪,遇到问题都是先沟通,而不是指责。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更有自信。
第三种:教育理念不短视
“只要考高分,其他都不重要”,这是很多父母的教育误区。
班级里那些真正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从来不把成绩当做唯一目标。在这些父母心里,他们更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以及长期发展。
这些父母很清楚,考试考的是知识点的掌握,但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要懂得创新,要有足够强的抗压能力,才能在未来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及教育中,会注重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在娃很小的时候,就会让他们参与到家庭决策中,锻炼娃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不断鼓励孩子尝试,就算失败也会坚定地说“没关系”。
不得不说,这些父母的教育理念很先进。哪怕孩子考得不好,他们也从来不会那娃跟别人比,因为他们清楚比较只会让娃更自卑。很多时候,他们会鼓励孩子跟自己比,只要比前一天进步就可以。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但教育是父母的事情,要是父母的理念都落后的话,孩子自然就只能被困囿在父母的一亩三分地里。
写在最后:父母对孩子都有成龙成风的心理,但是总焦虑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用行动去影响孩子。毕竟,好的教育从来都不是鸡娃,而是鸡自己,这样孩子才会在父母的影响下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