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真正的智慧是拒绝非黑即白的标签化思维和言行,建议大家善待复杂性,理解‘混沌’与‘不确定’,拒绝僵化认知,保持审慎与开放性的平衡,进而达到与道合一的生命境界……”
据报道,9月1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开学典礼上,该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对新生的寄语,引发关注。
在信息过载、情绪主导的当下,非黑即白的思维一度在舆论场内相当盛行。一些复杂的社会热点事件中,这种思维和言行甚至成了主导舆论走向的“多数意见”,这也使得相应的公共讨论常常沦为情绪对抗,而非理性对话。
在此背景下,一所知名高校的校长寄语学生,要“拒绝非黑即白思维和言行”“善待复杂性”“保持审慎与开放性的平衡”,虽然只是重申了一些基本常识,却也有其现实针对性。
进入大学后,学生将面临新的环境,并且要以“大人”的身份直面现实世界。此时,学校主动引导学生们学会思考,审慎理解各类事情的复杂性,可以帮助其不被互联网上的杂乱信息带偏。
从这个角度看,钱旭红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所强调的诸多常识与理念,不仅是对新生的“例行提醒”,也承载着对年轻学子所应持有开放学习姿态、成熟生活状态的殷切期望。
于一个正常的社会而言,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孕育思想火花的摇篮。因而,引导学生拒绝僵化认知、推崇审慎与开放性的平衡,本就是一所大学所应有的人文元素,也符合公众对大学的期待。
拒绝非黑即白思维、保持审慎与开放性,其底色是理性与包容。当人们回归常识理性,不再用单一的认知和价值去衡量现实,而是能够充分理解一件事情的复杂性之时,自然也会在现实中拒绝盲从与苛责。长此以往,因几句无心之失言论被群嘲、网暴这类事情,自然就会少很多。
在技术飞速迭代、信息超量供给的今天,年轻学子们不妨将“拒绝非黑即白思维”视为大学生涯中的一门常识“必修课”。如此,方能培养“未来文明的新青年”,让学生们以更成熟的姿态面对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