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了年级前10和倒数第1的孩子,差别可不是语数外学了多少
开心田螺
2025-09-18 13:52:09
0

孩子进入大班,最高频的一个词,那肯定是“幼小衔接”了。

昨晚,我的一个同事参加完家长会问我,过来人回头看,先从哪里开始比较“不费妈”,我给她讲了2个故事:

几年前,朋友带着9岁的孩子从美国回上海,直接把孩子送进了包玉刚(上海出了名的蛮鸡血私立小学),我听了立马倒吸一口气,脱口而出,那你孩子肯定跟不上的吧?

朋友说,是啊,是跟不上,倒数第一。

我看着她神态还蛮轻松的,更加纳闷了,那孩子什么反应啊?朋友笑着说,那你自己问他呗。

正好,那个孩子出来拿饮料,就顺势问了,这两年回国,在学校开心吗?跟得上吗?

孩子想都没想地说,我这几年有进步的啊,从倒数第一变成了倒数第三。说完,拿着饮料回房间了。

我又转过头问朋友,你不着急的吗?

朋友也笑着说,倒数第一,那说明他是跟上进度,至少没留级啊。

03

优势心理

扪心自问,我肯定做不到像朋友那样,孩子什么都不准备,直接从国外系统空降到一个学科要求非常激进的学校。

从我主观臆断来说,这个孩子注定要“垮掉”的。但从那天和孩子的互动来看,他完全没“垮”。

回到幼小衔接这个话题,我从朋友的这个故事得出的第一个感悟就是,幼小衔接归根到底,衔接的是优势心理。

优势心理指的是,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心理活动所发出的力量,当然大家也能简单地说是“自信”,只不过自信是结果,而优势心理说的是,为什么孩子会自信。

孩子人生最初的优势心理是从外界反馈得来的,最简单的就是,父母对于他们做的事情的反馈,这包括了夸奖还有神情。

孩子出生后与生俱来就有优势心理,我们想一想,当年孩子扔个积木、拍个手,我们成人给他们的反馈就知道了。

这也是为什么,幼儿的眼神总是亮亮的,总是一副“我很厉害”的神情。

具有“优势心理”的孩子,不会被暂时的挫败打倒,而与之相反的一种心理,就是“失败定势”。

孩子小的时候,错也是可爱的。可一到接近学龄,很多大人尽管言语不说,整张脸都是写着,“你不够好”。

于是,慢慢地,之前的优势心理被“我肯定学不好;我注定是差生;我就是很笨的”这些失败定势取代了。

回到我朋友这个例子,那个孩子之所以完全适应,得益于的就是他长久积累的“优势心理”,而这份心理其实是父母提供的。

了解包玉刚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孩子的倒数第一,老师肯定要找家长的。

如果家长扛不住压力,自己又无法消解压力,从而转换给孩子,那么大概率,这个孩子的“优势心理”就会打破。

大家可以自查一下,如果你本身就是个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家长,对于老师天然有敬畏感,对于比较就容易焦虑着急的,那么可以让孩子适当上一下幼小衔接。

说白了,幼小衔接这件事,首先完成的就是“优势心理”的保持。

而我们大多数成人都是更加“脆弱”的,幼小衔接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安心。

02

过犹不及

第二个真实的故事,我另一个朋友的孩子,三年级时,从之前每次考试班级前十直接断崖式地跌到了几十名。

她妈妈和她聊天才知道,孩子在小学前两年上课都不听的,因为这些内容以前就学过,很无聊。

而因为成绩不错、作业不错,大人和老师也都没在意这些,她就这样很轻松地课堂“摸鱼”了两年。

三年级一到,老本吃完了,但是孩子前两年养成了不少坏的学习习惯,上课开小差不听,现在想听也觉得好难改变,自然就跟不上了。

“优势心理”要保持,但要注意度,过犹不及。

“幼小衔接”侧重在“衔接”,而不是“提前学”,大家一定要区分这两者的区别。

所谓的“衔接”,就是帮助孩子进入小学的最初一年半年,没有那么痛苦,心理优势没有丢失。

像拼音和认字,可以适当接触,至少让孩子对于拼音熟悉,了解为什么要“认字”。

像写字,可以拆解一点难度,先从握笔开始,掌握正确握笔后多画画,然后再书写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当然这个阶段不求好看。

再比如,学习写自己的名字,可以做一段简单的自我介绍。

这些就像新车上路前,肯定要“拉”几把,让引擎有个适应的过程。但上路前过度使用,对接下来的路程也未必是好事。

学龄前需要学到什么程度,做到多好,这取决于每个家庭的预期和之后所选择的学校情况。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做这些不是为了“一步到位”,孩子直接都掌握了,而是混个脸熟,产生兴趣,强化他的“心理优势”。

毕竟小学最开始的都是基本功,就是靠细水长流的。千万不要把幼小衔接,提前变成了“讨厌上小学”的状况。

03

不能忽视的关键

除了我上面所说的,下面这些,就是落实到实践层面的关键。

1.学习习惯

“听”的能力很关键,上学后基本上80%的知识获得都是从“听”而来。但学龄前大部分家长会在意“说”,而忽视“听”。

“听”分为“听到”和“听懂”,听到谈论的就是我们早期一直在做的,听从指令,培养自控力和专注力。

“听懂”,也是大家很关注的绘本阅读中关键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为什么我上面强调,并不是报了班才叫“幼小衔接”,有心的从很小就已经给孩子打基础了。

特别想提醒低幼孩子的父母,我们不能指望“散养”六年的孩子,到了上学年纪一下子就自控了。

更加别指望到了4、5岁报班就能解决问题,这些都是点滴养成的。

2.学习环境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可以考虑给孩子打造一个学习角落,一个书桌一把椅子,帮助孩子打造“有准备的环境”。

不需要买多昂贵的学习桌,但要让孩子的看书画画,从之前趴在地上、站着扭动的状态,慢慢过渡到可以在书桌上坐定。

分阶段逐步拉长“学习”时长,从10分钟到20分钟,慢慢适应。

大部分小学一节课都是40分钟,而低幼孩子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别说全程专注,就是40分钟坐端正,一开始都是很难的。

在家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拉长孩子端正坐姿的时长,帮助孩子适应上学节奏。

而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老话重提,学龄前帮助孩子打造一个好的身体,好的体能,强壮的肌肉力量,对于今后学习也是大有帮助的。

3.语文的准备

这里谈的“语文准备”,并不是认识多少字,而是关于语文思维的打造。

  • 能不能逻辑清楚地表达、说清楚一件事?

  • 能不能听懂大人的正常对话?

  • 如果遇到不清楚的,能不能主动提问进行澄清?

  • 能不能讲个故事、复述一个绘本?

我见过不少小学生家长包括小学生老师,大家回头看,都会说,语文这方面当年有点忽视了。

语文的准备,是学好所有课程的关键,毕竟不管英语、数学的课堂学习,都是回归到语文思维的核心。

幼小衔接家家都在做,但是每个家长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没有哪种幼小衔接更好,只有“适合”你和孩子的,才是最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就业口碑响!北京邮电大学就业好...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各大高校纷纷开启就业工作。其中,大厂进校宣讲成为学生寻找理想工作的绝佳契机,吸引着...
韩教育部:韩国遭受校园暴力学生... 据新华社报道,韩国教育部9月16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中小学生中,2.5%的学生表示...
江永:家长学做“陪伴者” 助力...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周佳琳 黄云香)9月16日晚,江永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走进江永一小,一场以“不...
从“擦妆风波”到中传报到!被擦... 今年年初,一场艺考 “擦妆风波” 意外将女孩胡馨怡推至公众视野,网络上关于她的讨论瞬间刷屏;如今,这...
山大附中小学段第六届帐篷节欢乐... 9月12日,山大附中小学段第六届“星光·童年”帐篷节暨“节日”主题统整课程阶段性展演活动顺利举行。当...
心酸!一位小学生家长:我宁愿让... 新学期一开始,许多家长原本想着可以稍微松口气,但却没料到学校的餐饮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前学校自有食堂提...
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国际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凌晨5点抢毛绒玩具?成年人疯狂... 在中国大小城市中,有人为一杯印着卡通图案的奶茶等够 40 分钟。 有人把工位堆成 “童话城堡”,还有...
90%的家长忽视了!这4个家庭... “我家孩子天天写作业到半夜,怎么成绩还不见起色?” “我已经给他报了好几个补习班,可一到考试还是紧张...
广州海珠区少年宫海印分宫启用 ... ■广州市海珠区少年宫海印分宫正式启用。 预计每年可新增4万多个培训学位,覆盖全区八成中小学 新快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