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
(下文简称:国自然本科生项目)
评审中
复旦大学基础学科
优秀本科生表现出色
全部入选并获资助
这些同学在参与此次项目之前
已有丰富的科研经历
他们曾投身于哪些课题?
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锻炼?
在项目申报面试过程中
他们经历了哪些考验?
收获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分享——
陆云涛
年级专业:2022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
毕业中学:江苏省天一中学
我的项目主题是生物物理中的随机模型与数学方法。在申请之前,我对于该领域的一个具体问题已有过较深入的研究,而且修读李利平老师开设的研究生课“随机分析”,数学基础大致具备。
但与解决具体困难不同的是,项目申请书类似于综述文章,要以较宏观的叙事清晰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常用技术。在现场答辩更是如此: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如何用精炼的语言把核心的数学思想讲得通俗易懂,需要反反复复琢磨。最为感谢我的导师张云新老师,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总是耐心细致地指导我。我们一次讨论常常超过两个小时,但张老师依然热情地与我讨论。期间学院的多位老师以及学校多个部门都指导了我申请书和答辩PPT的修改,我收获良多。
史锦扬
年级专业:2022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
毕业中学:浙江省镇海中学
申请项目的过程让我更加仔细地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更好地在纸面上与语言上进行呈现,尤其是如何将自己所做的内容放在整个研究方向中去考量。我觉得,这对于本科生的科研来说是重要的。准备面试答辩的过程,也让我收获颇丰,思考了目前的研究内容中可能遗留的问题,以及尚待解决或阐清的细节。最终的立项答辩也是一次对于呈现能力的磨砺。
我非常感谢导师在申请过程中的帮助和指导,从申请书的撰写和修改,到答辩PPT的呈现,以及更重要的对于科研的指引。希望能够在此后的科研过程中做出有贡献的内容。
杨远青
年级专业:2022级 物理学(强基计划)
研究经历:䇹政项目
毕业中学: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整个项目申请,更像是一场马拉松。从最初“试一试”的心态,到一轮轮预答辩中反复打磨申请书,研究思路被一次次呈现、剖析、研讨与修改,我对课题的理解也得以不断深入。
所幸这段旅途有良师益友相伴:褚维斌老师总在我灵感迸发时慷慨给予讨论时间,甚至在答辩前夜仍耐心指导;龚新高老师高屋建瓴点拨方向,又细心帮我厘清思路框架。还要感谢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组大家庭中,师兄师姐们的关怀鼓励,以及向红军老师和谭鹏老师在细节打磨与探索前沿上的宝贵建议。
跻身百年星空已有三度春秋,在恒隆物理楼的这一段旅途,收获颇丰。乐永康老师和俞熹老师带我开启科研大门,一同征战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的队友们,成为日后最可爱的伙伴。还有在我迷茫时给予帮助的张鹏飞老师、侯晓远老师与沈瑞琪辅导员,教会我“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不计得失”。物理学系有太多可爱的人们,难以忘怀。
黄海洋
年级专业:2023级 物理学
研究经历:启明星计划
毕业中学: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物理作为一门探究世界真理的学科,越往微观探索,理论越迷人。从广义相对论中几何与引力的等效,到弦理论中的各种精巧几何构造,到超对称规范场论中几何与物理的深刻联系,都宣告着微观世界那与几何之间深刻而优雅的联系。
申请国自然项目的过程让我收获颇丰。在三个月的准备时间中,我们需要用更加凝练和通俗的语言展示项目。在导师和院系的帮助下,对PPT反复地打磨修改乃至推翻重来的过程中,我不仅对理论的复杂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锻炼了自身的报告能力。答辩途中,我们也与前辈展开了丰富而又愉快的交流。期望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中,富有激情地探寻和构建这个由几何编织而成的美丽理论世界。
李语晨
年级专业:2022级 化学
研究经历:䇹政项目
毕业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
量子化学是我进入大学以来最感兴趣的领域。物理化学课堂上所学习的有关薛定谔方程及其衍生的量子效应,一直对我有着很深的吸引力。加入课题组进行学习调研后,我了解到这种衍生的科学名称叫“从第一性原理求解波函数”,而求解复杂的多体波函数至今仍是科学界的主要挑战之一。恰好那段时间,我正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内容,于是在导师的支持下,我选择利用神经网络方法求解波函数及其含时演化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从项目申请书撰写伊始,在一轮一轮的选拔中不断修改和精炼,每一遍的改进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到最后几乎不再想着选拔和答辩,只是希望自己把这个故事讲的更清晰,而当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改了十几版。虽然高强度的撰写很累,但看着自己的项目日臻完善,自己的故事日臻成熟,这种感觉如同看着自己抚养的孩子慢慢长大一般的自豪。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个机会,也感谢所有在整个过程中关心我和支持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没有你们,我不可能成功获得立项。我会以此为起点,继续努力,不辜负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期待。
肖志远
年级专业:2022级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
毕业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从最初的课题构思到最终的现场呈现,我经历了数月持续不断的打磨与提升。这个过程让我真切体会到,优秀的科研工作既需要严谨求实的专业态度,更需要敢于探索未知的学术勇气。特别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师兄师姐们的经验分享、家人与朋友们的陪伴鼓励以及院系提供的宝贵平台,这些支持让我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保持信心,在反复修改申请书和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
通过与评审专家的深入交流,我认识到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不仅要深耕专业领域,更要具备跨学科视野和创新思维。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更让我学会了在挑战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它让我更加坚定地认识到,科研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开放包容的心态,这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张婕
年级专业:2022级 生物科学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
毕业中学:江苏省如皋中学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经历了申请书的反复修改与凝练,参与了多轮模拟答辩与预评审,与不同领域的老师深入交流,汲取多方建议;通过学习优秀案例、不断调整答辩内容,我对课题的理解也逐渐全面和深化。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我们肩负的不仅是科学探索的使命,更是对人类福祉的深切关怀。谈家桢先生曾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延年益寿,天下太平”十六字,道尽科研人的初心与宏愿。无论未来走向何种研究方向,我愿始终以此为灯塔,以科学之精神担时代之责,以诚恳之态度做踏实之学——不仅为学术理想,更是为这人间冷暖、天下安宁。
刘诚纬
年级专业:2022级 环境科学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
毕业中学:赤峰红旗中学
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夜晚,反复修改的申请书与PPT,都是这段路上最真实的注脚。从校内选拔时的紧张忐忑,再到最终会审时的从容自信,我不仅完成汇报,更完成对自我的超越。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便对微小的气溶胶充满好奇,在进入大学学习后,我选择大气光化学作为我的深耕方向。在每一次的实验中,在光束的跳动中我感受着波峰的起伏,特性的变化,电镜下图像与谱图的层层解码令我时刻感到好奇,无数代码和工程文件共同见证着我的努力。
申请项目初期,我也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与迷茫,幸得付洪波老师,马臻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支持,让我重拾信心,坚定前行。这段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科研工作既需胸怀科学问题的洞察,也需注重细节的雕琢——无论是整体逻辑的把握,还是汇报时一句一顿的语气节奏,唯有经过反复锤炼、不断打磨,才能臻于完善,才能真正做到严谨求真、精益求精。我将以此次的汇报经历作为科研之帆,争做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科研人,为我国大气环境化学事业添砖加瓦。
邱子杰
年级专业:2022级 人工智能
研究经历:䇹政项目
毕业中学:上海市上海中学
国自然本科生项目让我有机会独立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蛋白质折叠问题上的探索研究。通过深入参与这个项目,我深刻认识到我的研究的意义远超技术创新本身,更重要的是它作为"AI for Science"的典型应用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我相信,通过计算模型来预测蛋白质结构,不仅能够为创新药物的靶点发现和分子设计提供重要支撑,更有望为我们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开辟全新的研究路径。这种认识让我对自己的科研工作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
国自然本科生项目这个学术平台,让我有机会与来自生物学、数学、临床医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进行深入交流,使我跳出单一学科的思维局限。通过这些跨学科的学术碰撞,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科学创新往往诞生于学科交叉的前沿地带。这段经历极大地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让我更加关注课题研究对科学突破和社会价值的的意义,这是我在此次经历中获得的最珍贵的收获。
赵钰泽
年级专业:2023级 核工程与核技术
研究经历:䇹政项目
毕业中学: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本项目源于我在核物理荣誉课程中对原子核结构的学习:低能核物理通过高精度光谱学等手段在揭示奇特核结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而高能重离子碰撞则通过对撞核并分析末态观测量来反演核结构。与此同时,我对人工智能等领域抱有浓厚兴趣,因此在导师的支持下,希望借助神经网络方法,结合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开展跨能量尺度的原子核形变研究。
从院系、校级选拔到最终答辩,课题组、学院、学校组织了多轮模拟答辩,申请书与汇报经过反复的修改优化,这一过程离不开马余刚院士、陈金辉教授和张春健青年研究员以及师兄们在课题研究中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国自然本科生项目对我而言是科研道路上的一次历练,我将在未来的科研与学习中,持续探索,不断创新。
陈禺安
年级专业:2023级 材料物理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上海市风华中学
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和带教师兄,不仅细心指导我不断修改申请书和PPT,引导我逐渐理解何为基础研究和关键科学问题,他们对科研和生活中问题认真严谨的态度、切实求真的精神也对我影响颇深;同时,感谢课题组里的老师们和师兄师姐们对项目的完善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及对我学习和生活无微不至的关切。
此次申请经历让我明白:面向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必须从真实的日常需求出发,尊重物理和生化规律,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与集成。国自然本科生项目对我而言是科研道路上的一次历练,更是一份责任,在以后的科研与学习中,我将继续探索,不断努力。
王锦秋
年级专业:2023级 智能科学与技术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
毕业中学:江门市第一中学
非常感谢国自然本科生项目让我能有机会,独立开展一段学术研究。我研究的课题属于具身智能,通俗点说,就是为机器人“立心”,让它能像我们一样,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持续学习和成长。这个想法源自我和导师的交流讨论,其复杂性和深刻的社会价值深深吸引着我。
从一个模糊的 “aha-moment” 到一份严谨凝练的标书,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支持。大家帮助我反复打磨、凝练科学问题,至今仍让我受益匪浅。同样要感谢答辩评委老师们一针见血的提问,不仅指出我方案的不足,也激发了我更深层的思考。还要感谢“复芏计划”的支持,前期受资助的望道项目为我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培养了浓厚的科研兴趣。我会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希望能做出有意义的成果。
谢志康
年级专业:2022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人才试验班)
毕业中学:深圳市宝安中学
首先,学校老师们给予了我非常多帮助,前期多次有学院专家为我模拟面试、修改文书等,我从中学习到很多。最终答辩时,专家们提出的建议极具价值,也让我在科研层面收获颇丰。答辩过程中,各位专家所提问题精准深刻,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深受启发,也进一步明确项目后续的优化方向与发展思路。
其次,非常荣幸能够结识众多来自数学、医学、机器人、物理等不同领域的优秀同学。尽管专业背景各异,但大家志趣相投,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意识到自身仍有诸多不足,未来还需不断努力、加强锻炼,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持续深耕下去。
韩创意
年级专业:2022级 软件工程
研究经历:䇹政项目
毕业中学:遵义市南白中学
特别幸运能够与一众优秀的同学,一起到国家级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交流前沿的科学研究思路思想。这次答辩也让爱好科研的我们有机会聚集在一起。答辩前一天傍晚,我们围坐在一起晚餐,晚霞的微光穿行过方形窗格,散落到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上。我们轻松地聊着天,关于未来,关于理想,关于我们走在前沿的研究。我原本是有些许紧张,但和同学们彼此的畅快交流消解了紧张的阴霾。
在第二天的答辩中,我和评审老师们对于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课题的生物意义是什么?数据整合可以助力于什么生物方面的具体应用?单细胞组学与非单细胞分辨率的组学相比,可以帮助回答什么重要的科学问题?总之,这是一次学术交流的饕餮盛宴,也是对我们处于起步阶段的科研工作者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
靳涵璐
年级专业:2022级 临床医学(五年制)
研究经历:卿枫学者、福庆学者
毕业中学:江苏省淮阴中学
本次国自然本科生项目申请是非常难得的经历,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国家想培养怎样的科研人才,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去训练自己。从申请书的打磨到答辩的呈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个参考文献,每一个提问解答,都需要扎实的背景调研和科研实践。科研这条路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去走,才能做到真正的自信和谦虚。在这个过程中,兴趣和努力缺一不可,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激情和享受。
科研不是通关打怪,这一关结束就game over;科研是阶梯,每一阶段的结束都是下一阶段的开始,这代表着,每一步充满着机会,同时也允许犯错。我们应以开放和谨慎的态度追求卓越,避免过度的功利。衷心感谢导师和师姐,他们创新挑战的蓬勃朝气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是我科研启蒙路上的明灯。
朱汪洋
年级专业:2020级 临床医学(八年制)
研究经历:攀登学者、卓越学者
毕业中学:上海市上海中学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老师与张扬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不断打磨科研思路,逐步提升课题设计能力和学术表达水平。感恩在撰写标书过程中,曾在脑科学院和遗传学系诸位老师门下所获得的培养与启迪,让我从前期的科研训练中汲取智慧,融汇于当下的思考与实践中。此外,在申请书修改阶段,中山临床医学院的几位老师亦给予我诸多宝贵意见与支持,令我深受教益。
我深知,科学之路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努力。跨学科的交融与协作尤为关键,唯有在不断借鉴、融合与创新中,方能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此次经历不仅锤炼了我的科研素养,更让我坚定了以严谨态度和开放思维投身科学研究的决心。
叶丽娜·吐尔地别克
年级专业:2021级 预防医学
研究经历:曦源项目
毕业中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这段申报项目的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大一初涉科研,到大二转换方向、主持项目,我曾一度迷茫于这些努力的价值。去年止步初选,今年在持续深化研究后,终于有机会走出学校参与评审,使我更加确信:科研是一场深耕,静心前行,成果自会水到渠成。
回首来时路,无数深夜的文献、屡次失败的实验、申报未成的低落,以及重新出发的坚持,每一步都不易,却也让我更加珍惜此刻的收获,并深信坚持的意义。
庄卓萍
年级专业:2023级 药学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
毕业中学:漳州实验中学
本次项目申请的经历,是我科研道路上一次勇敢而关键的迈进,也极大地磨砺了我的意志与科研能力。在反复打磨项目的过程中,我曾多次陷入自我怀疑:我是否能顺利完成这个项目?这个课题是否具有重要价值?而最终,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在课题组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与不断鼓励下,我持续拓宽学术视野,加深对课题背景的理解,不断充实知识储备,也逐渐细化实验方案与执行细节。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一步步建立起信心,从最初害怕被质疑,到逐渐成为该课题领域的“小专家”,直至最终能够在答辩环节中与评审专家从容交流。这段申请经历是我科研成长中极为宝贵的一课。它不仅显著提升了我的学术表达与临场应变能力,更让我深刻认识到,科研工作既需要沉心钻研的定力,也离不开清晰有效的沟通与展示。
李依阳
年级专业:2022级 药学
研究经历:曦源项目
毕业中学: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
回首申请历程,我深刻体会到,药学基础研究既要有探索生命现象未知领域的理论高度,也要有最终解决临床难题的应用潜力。
感谢项目给予我们的宝贵机会;感谢我的导师对我高标准严要求的指导,为我今后的科研道路奠定了扎实基础;感谢药学院提供的多次预答辩机会,让我在每一次反馈中不断完善。十余遍的材料打磨更加坚定了我探索未知、追求突破的决心。这段交织着希望和煎熬的难忘旅程中,我还收获了与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与不同学科的思维碰撞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希望在未来我能继续保持谦虚和专注,力求在药学的星辰大海中贡献自己微薄却真诚的光亮。
史高乐
年级专业:2022级 经济学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曦源项目
毕业中学:定西市第一中学
我一直想尝试运用经济学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去分析现实世界中我们关切的重要问题。这个项目从最初一个模糊的课程作业,到一个校级科创项目,再到现在形成一份论证较为严谨的申请书,一路上经历了层层选拔,一路充满了挑战与收获。
在准备答辩的过程中,经济学院多次为我组织模拟演练,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们的提问一针见血,让我不断反思自己思考的边界和深度。最终在面试时,评委专家们的视角,不仅点明了我研究设计中的潜在不足,更启发我要将宏观政策背景与微观个体行为相结合,为我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思路。感谢这次宝贵的机会。入选国自然本科生项目,是一份肯定,也是一份责任。我将努力做好这个课题,争取能研究明白一些有意思的、接地气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自2023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向本科生,设立了青年学生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创新研究热情,为国家建立高质量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前布局、注入活力。
复旦大学自1998年以来,以䇹政基金为起点,积极建设“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uda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中文简称“复芏计划”,英文简称FDUROP),资助学有余力、志在学术的本科生主持课外研究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对前沿问题开展探索,鼓励广大优秀本科生尽早接触并体验学术研究。27年来已有万名本科生在这个平台上接触科研、学习科研,部分学生以该平台为起点走上学术科研道路。
来 源
教务处
责 编
赵天润
编 辑
胡雅芸、陈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