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绩点从北大新生的成绩单上消失,这所顶尖高校到底想做什么?
要知道,过去多少学生为小数点后两位的分数熬夜刷题,为保绩点避开真正感兴趣却难学的课,陷入卷分数不卷能力的怪圈。
如今北大直接按下绩点暂停键,推P/NP合格制、重科研能力评价,这场改革真能打破高校内卷困局吗?普通学生会不会少了升学硬通货?
它又能否给其他高校指条新路子?答案藏在这场评价体系的大变局里。
曾经为了那小数点后两位的绩点,我们在图书馆熬到凌晨三点,把厚厚的笔记背到喉咙发哑,却连课本里最有趣的章节都没心思细品。
选课时反复打听哪个老师给分仁慈,哪怕那门课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也硬着头皮报名,就怕一不小心拉低了平均绩点。
还记得吗?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盯着那串冰冷的数字,开心或难过都由它定义,却忘了这一学期里,我们其实偷偷读懂了一本好书、认真完成了一次实验、在课堂上有过一次精彩的发言。
直到2025年9月,北大给了所有学子一个惊喜,从新生开始,彻底取消绩点!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仿佛看到无数个曾经被困在绩点里的我们,终于能卸下沉重的枷锁,抬头看看大学本该有的样子!
北大生科院早在2022年就试过取消绩点了。那时老师允许大家带一张白纸进考场,想写什么知识点都可以。
老师不再考那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学生也不用再为了抠细节熬夜,反而能沉下心来琢磨学科的主干知识,那种抓大放小的轻松,是多少人曾经梦寐以求的啊!
有个叫章磊的学长说,要是早有这样的改革,他肯定敢选那些难却有意思的课,不用再为了保住绩点绕道走。
以前总有人说为了绩点,选水课不丢人,可这丢的不是面子,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勇气啊!多少人因为怕绩点掉下来,明明对编程感兴趣却不敢选,明明想试试实验研究却不敢碰,只能在安全的课程里打转。
现在北大不仅取消绩点,还搞了P/NP合格制,一门课只要及格就好,不用纠结分数高低。你想想,以后我们可以放心去选喜欢的课,哪怕它很难,哪怕拿不到高分,只要能学到东西,就值了!
就像清华的董辉同学,敢去选和自己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软件工程,不就是因为不用被绩点绑住吗?
有人担心取消绩点只是换个赛道卷,可你发现没?当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卷的方向都变了!
以前卷分数,现在卷的是我有没有真正学到东西我能不能把知识用在科研里我有没有勇气尝试新事物。
章磊学长就是这样,改革后他把时间花在科研上,最后还发了论文,这比单纯的高绩点有意义多了!而且老师也不再用一个数字评价我们,而是看我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种被看见的感觉,多珍贵啊!
当然,也有人说普通学校不敢取消绩点,因为学生需要靠绩点升学就业。
可你有没有想过,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那串数字,而是我们在大学期间培养的能力、积累的经验、保持的好奇心。
北大的改革就像一盏灯,它告诉我们:大学不是为了刷绩点,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现在再想起那些为绩点焦虑的日子,突然觉得很庆幸,因为有这样的改革,未来的学子不用再为了小数点纠结,不用再为了水课妥协,不用再让分数掩盖自己的光芒。
他们可以放心地去爱一门学科,去做一次大胆的尝试,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多好啊,终于有人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为了一个冰冷的绩点,而是为了那些在探索中收获的快乐,为了那些在思考中迸发的灵感,为了那些在坚持中成长的自己。
愿更多高校能跟上这样的脚步,愿每一个学子都能在大学里,为热爱而学,为梦想而拼,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