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母校” 这个说法,可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反过来还有 “父校” 的说法呢?
其实这事儿听着挺奇怪的,因为母校本来就指我们毕业的院校,按说不可能在毕业院校之外,还另有一所所谓的 “父校”。可对有些学生来说,情况还真就不一样。
因为相对而言,他们学校的成分构成更复杂,不过想想也能明白,这就跟家长感情不和导致婚姻破裂一样,到最后受影响、受伤害的,肯定还是孩子啊。
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都会收到一张校友卡,凭着这张卡,不管未来哪一天,只要他们想回母校,随时都能回来。
但这完全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清华毕业的,那如果是和清华合作的院校毕业的学生,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同样的道理,大家应该也都听说过,北京的协和医学院和清华大学的关系。因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不一样,它原本没有自己的医学部。
可像清华这样的顶尖高校,怎么可能愿意在医学领域落于人后呢?所以它就把目光瞄准了国内顶尖的医学院校——协和医学院。
想和这所院校强强联手。这就像大家族联姻一样,两所名校也能通过合作“联姻”,这么一来,不就相当于有了“母校”和“父校”的说法吗?
因为清华大学在理工科领域实力雄厚,给人的感觉更有担当,所以就被协和医学院的学生调侃成了“父亲院校”。
当年协和医学院的学生毕业时,他们的毕业证上会注明是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模式,协和医学院也被称作清华大学的附属医学院,或者清华大学的医学部。
可在外人看来,协和医学院似乎始终和清华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这可就苦了那些所谓“医学部”的学生。
比如最近就有一位协和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想进清华大学参观游览,结果却被保安拦在了外面,保安还说“你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的,跟我们清华有啥关系呢?”
这种情况实在让人哭笑不得,而且清华和协和的学生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彼此间还带着点互相看不上的感觉。
所以这类帖子发出来后,往往会被清华本部的本科生、硕士生还有博士生轮流“吐槽”,话里话外好像在说“是你们来蹭我们清华的热度”。
可协和医学院这边态度也挺高冷,觉得两边实力不分上下,到底谁蹭谁的热度还不一定呢。
于是大家用一句很火的网络流行语来形容这种状态,说“这简直就是不管不顾的爹,水性杨花的妈,找不到工作的我和支离破碎的家”。
每一句都精准对应上了当下的情况。其实这两所学校也不存在所谓“离婚”的说法,可他们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
确实让外界没法一口咬定“北京协和医学院已经是清华大学的一部分”。要是真这么说,还会遭到协和一些学生的反对。
毕竟他们觉得“我当年考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又不是清华大学”。所以这两所学校的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但大家这些调侃本质上都是带着善意的。
因为大家都清楚,这两所院校这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很难得,给学生带来的实际好处,其实远远大于这些小争议带来的影响。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