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快乐
在澄江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始终以师德为魂、以育人为责,用课堂创新打破知识边界,用真情互动化解成长困惑,用职责担当点燃教育薪火,用脚步丈量山区教育的希望之路,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书写着“润物无声”的坚守。
在校园里,有这样一群特别的“引路人”,他们以旋律为弦、以赛场为纸、以色彩为墨,为孩子打开通往热爱与成长的窗口。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三位老师,看看他们如何以微光之力,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滋养蓬勃的生命力量。
1
师者微光,照亮迷途孩童的美育之路
凤山小学美术教师 钱鹏宇
钱鹏宇,凤山小学美术教师,2024年获评澄江名师。在学校的美术室,钱鹏宇老师见证过无数孩子用画笔描绘梦想,而那个总缩在角落的孩子,总让他格外牵挂。这段用美育点亮心灵的故事,藏着温暖的守护与蜕变。
用心观照每个孩子。在钱老师眼里,真正的教育始于对每个孩子的细心觉察。在一堂美术课上,他敏锐观察到了那个在其他孩子热烈讨论画作时,缩在教室角落、如躲进壳里蜗牛的孩子。此后,他格外关注这个孩子在课堂内外的一举一动。在一次家访中,他得知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由年迈的奶奶一人照顾。孩子眼中那凝着的化不开的忧伤,原来是对亲情陪伴的渴望。
画笔点燃孩童世界。“要给孩子们一束微光”,是钱老师一直奉行的教育箴言。在找到这个孩子总是沉默忧伤的原因后,他打定主意要用画笔帮助其绘出一个彩色的世界。在他耐心指导下,这个孩子在美术室发生了蜕变。起初还是迟疑胆怯,只会画灰蒙蒙的线条。渐渐地,孩子的画里有了黄芽般的淡色,再到桃花粉、天空蓝等色彩慢慢绽放开来。后来,孩子的画作还在澄江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斩获佳绩。
美育照亮美好未来。钱老师深知,美育从不是知识灌输,而是用仁爱唤醒生命力。在他的呵护之下,与那些染上色彩的画作一样,这个孩子的学习生活也悄然发生变化。如今,他不仅收获了学业的进步,还会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交流说笑。看着他一点一滴的变化,钱老师更加坚信:师者如微光,虽不耀眼,却足以照亮迷途,伴孩子走向更远的未来。
2
五年耕耘,让山区女孩在赛场绽放
禄充小学体育教师 高宁
高宁,禄充小学校长、体育老师,先后获“优秀校长”、记功奖励等荣誉。身兼学校校长与体育老师的他,肩上扛着学校发展的责任,心中更装着山区孩子的成长。他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牵挂里,藏着让山区女孩真正放下胆怯,走上运动场的执着。
破局:直面阻碍,读懂女孩的“不出发”。“让山区女孩爱上体育”,是高老师作为一名体育老师的目标。2020年9月,他调任禄充小学校长。作为全校唯一的专业体育老师,他发现每场体育赛事赛前说服女学生们报名、上场尤为艰难。2021年春季,他尝试组建体育社团,几乎没有女生报名参加。深入了解后,他看清横在她们面前的四道坎,性别刻板印象的桎梏、运动晒黑的外貌焦虑、家长对于女生运动认知的误区、身边女性运动榜样缺失的恶性循环。看清这些问题,他便不再急于求成,而是一点点走进女孩们的内心。
守望:从“秘密训练”到“全员绽放”。高老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女学生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亦是如此。体育社团初建时,仅有一名女学生加入。细心的他发现这个女生羞于和男生一起训练,便与其约定放学后单独训练。在这种“单独指导”的模式下,他又先后动员四名女学生加入。经过他的努力,社团的女生不仅越来越多,还能大方与男生同场竞技,并在“奔跑吧・少年”篮球赛上夺得佳绩。如今,女学生们自由奔跑的身影成了禄充校园最美风景。
回响:教育是一场“慢”下来的坚持。五年时光,从“零报名”到“冠军队”,从“躲在暗处”到“自信绽放”,高老师深深明白,教育变革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智慧。现在,听着女孩们真诚的感谢,看着她们在运动中收获的健康与自信,他愈发坚信,体育不仅能塑造女孩的身体,更能照亮她们的心灵。他愿这些山区女孩,能永远在体育的世界里撒开脚丫,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也愿更多人用耐心与尊重,慢慢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潜力。
3
温情育人,守护每朵“花儿”的绽放
凤山小学音乐教师 杨洁
杨洁,凤山小学音乐教师,2025年获评澄江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坚守讲台十三载,她始终以“做有温度的引路人”为信念,用旋律编织教育的纽带,用真心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成长。
音乐课堂里的“温度密码”。对杨老师来说,音乐从来不是冰冷的知识传授,而是连接师生心灵的一座桥。为唤醒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她琢磨出“趣味情境教学法”,把每节课变成一场迷你音乐会,让孩子们化身“小歌唱家”跟着旋律自由起舞,在“节奏接龙”游戏里触摸音符的跳动。考虑到孩子能力有差异,她特意设计“分层任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集体合唱里找到归属感。面对有听力或语言障碍的孩子,她把更多的耐心与用心融入教学,用手势比节奏、用图像讲旋律,让音乐的美好一点点住进孩子心里。
艺术舞台上的“成长魔法”。除了课堂,学校艺术团队是杨老师倾注心血的另一处“战场”。她和音乐组的同事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们排演节目。孩子们忘词了,她就陪着一句句背;动作生硬了,她就手把手抠细节;练累了,大家就一起坐在地上聊天大笑。这些年,他们排演的节目,一次次拿下省、市艺术展演的嘉奖,甚至登上省级舞台。但比掌声和奖项更让她骄傲的,是孩子们的蜕变。有人学会了合作,有人变得自信,还有孩子悄悄跟她说:“杨老师,我以前从没想过,我也可以发光。”
做“花儿”身旁的温暖守望者。十三年教学生涯,杨老师渐渐读懂,“教书”与“育人”从来密不可分。她见过内向的孩子在音乐里打开心扉,见过自卑的孩子在舞台上找回自信,也更明白“因材施教”不是口号,“不放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在她眼中,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星星,也许发光的方式不同、时间不同,但都值得被温柔守护。她希望孩子们,永远爱音乐、爱这个世界,不必追着别人的光跑,保持自己的节奏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