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总会劝说孩子好好学习,他们常用的一个理由是‘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了一个好大学,考不了一个好大学就找不到一个好工作,找不到一个好工作就找不到一个好对象,找不到一个好对象……’,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滑坡谬误”。
但这个例子也从某种程度上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大多数人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
那么认真完成大学的任务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吗?我认为,因人而异,因学校而异。
不妨思考一下大学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一部分顶尖高校可能是为了培养科研人才,其余的先不做讨论。基于这个目的我们会发现,如果你的理想工作就是科研,那么完成学校任务确实就是正道(当然也需要做一些别的事)。但如果不是呢?科研注定是只属于少数人的道路,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大多数人其实不适合也不应该只按照大学的任务计划按部就班地走完四年。
所以,大多数人结局,其实是在大学毕业时,通过校招等途径,进入企业工作。
于是,现在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企业为我们提供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以及如何让企业为我们提供理想的薪资。
不妨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
企业招人是为了这些人能够帮他们做事,本质上是利用人力资源杠杆放大收益,那么我们可以自然得出,上述问题核心的考察标准其实是——我们能不能证明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
基于此分析,学历、成绩、院校和实习等都是一些客观的评判标准,但是最终决定录不录取,一位合格的面试官肯定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也就是他们需要亲自确认面试者到底能不能在入职后完成任务。
确认方式有两种,一个是试用,真正拿结果说话,次之就是面试。
面试一方面是企业在确认履历上客观成绩背后的含金量,另一方面是在确认面试者解决问题的理论水平,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刷履历,而是要真正认真去做事的原因,经历水不水一问便知。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面试前的所有筛选都只是初步筛选,通过这些筛选本质上只是拿到了准考证,而决定最终结果的其实是面试,无论校招还是考研都是如此,也只能如此,这或许就是真相。
下一篇:上海绿捷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