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
作 者 | 脆皮先生
来 源 | 脆皮先生
愧疚式教育是一种教育误区。
父母们应该明白的是:
当爱自然流淌,感恩才能发自于内心。
01
李月亮☽
有没有一些画面,在你的脑海中总是不时浮现?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
我就有一个。
大概是我的初中时期,有一天,学校突然组织所有学生搬着凳子在操场紧急集合。
前方的高台上,则站着一个从没见过的陌生中年男子。
已经无法想起那人的样子。
唯独清晰记得的,是他围绕“父母多辛苦多不易”主题的激情澎湃,声情并茂。
还有,那天坐在凳子上哭成一片,许久缓不过来的同学们。
年少的情感总是容易被戳动的,那人走后,很多同学的手里都多了一本书。
书名也记不太清了,好像是带着“感恩”两个大字。
那时年纪尚小的我们,不清楚自己经历了一场表演式“感恩”教育,也不知道那些煽情的目的,只是为了卖书。
可更没想到的是。
2025年,愧疚式教育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又出现了。
10月6日,一个十几秒的视频,突然在网上疯传开来。
画面中,只见数十人双膝跪地排成一排,弓背在中间形成一座“人桥”。
还有几十人则分站两边,正搀扶着一群蒙着眼睛的学生,一个个轮流踩踏在“人桥”上晃悠悠通过。
现场悲伤煽情音乐的背景下,还不断传来压抑的:“走~吧!走~吧!”。
如此诡异的画面,到底在干嘛?
视频内容,来自河南中牟的一个班级活动现场。
而弓背被踩在学生脚下的,则全是孩子们的家长!
更窒息的是,这场打着“感恩教育”名头的“演出”,全程把孩子们蒙在了鼓里。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脚底下,踩的是爸爸妈妈的背。
甚至有女生摘下眼罩看到脚底下的父母,当场就崩溃了。
2025年了,到底是谁脑子进水了还在出这种奇葩点子?
这种猎奇,在这个学校还不止一次两次。
这次,终于被举报,终于有人察觉到了不对劲。
让家长当场屈膝下跪,让学生被迫成为践踏的“施虐者”。
当他们摘下眼罩,看着自己被欺骗着踩过父母弯曲的脊背。
那一瞬间的震惊与崩溃,到底是感恩之心的觉醒,还是对信任的彻底断裂,对亲子关系的一场公开处刑?
有些思想落后的“教育者”,到底什么时候能够明白:
跪着的家长,养不出站着的孩子。
这种止于表面的形式主义,这种强制产生愧疚的情感PUA,也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真正的教育,该建立于平等,根植于日常。
真正的感恩,也应始于双向的奔赴。
它回报的是最真实的爱,而不是心感愧疚,不是那些以爱之名的情感绑架。
可惜,不只一些所谓的“教育者”不懂得。
从未能明白的,还有许多父母。
02
李月亮☽
多少孩子的成长过程,耳边总是充斥着父母这样的话:
我每天起早贪黑累死累活,都是为了谁?
我供你吃供你穿,你咋就不争气?
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不是为了你?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怎么怎么了……
他们似乎习惯了这样反复的诉苦,不停在孩子面前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
以此来让孩子产生内疚之心,控制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斗志。
可事实,只会适得其反。
愧疚式教育的背后,实际藏着十分令人不安的逻辑,甚至会变成一个孩子成长的灾难。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真正的爱,不需要通过自我贬低证明。
因为无私纯粹的爱,一旦被裹挟进沉重的“奉献”。
相较于涌泉相报的感激,他们的内心最先涌现的,会是无处安放的负罪感。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男生准备返校,妈妈故意假装忘给生活费。
腼腆的男孩在家门口徘徊了许久,犹豫了一次又一次,却不知道怎么张开口。
最后他眼神里小心翼翼的期待,只能被红了眼的失落替代。
妈妈随后又发来了转账。
在她“笑不活了”的玩笑中,坐上车的孩子,却怎么也无法笑出来。
“每次问家里要钱,总有种负罪感”。
这样可以包裹一个孩子终身的负罪感,却从不会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从来不只在一个人的童年里上演。
有博主讲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初中时,她喜欢上了学校附近一个服装店里的包。
很普通的那种,斜挎的,帆布包,需要199块。
爸爸答应了买给她,路上却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我自己都没买过199的包,太贵了。
博主的期待与兴奋,瞬间像被按进了冷水中。
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只觉得自己提出要这个包,就已经犯了大错。
后来,爸爸还是给她买了那个包,包放到柜子里泛了黄,发了霉,她却再也没有背过。
因为她突然明白了:
作为那个年代最早拥有计算机电脑的那批人,爸爸不缺那199块。
他的那句话,只是为了让自己内疚,让自己知道感恩。
那位父亲,的确成功了。
可如今已30岁的博主,却被一份“不配得感”一直支配着生活。
她说,“那个发霉的帆布包,就这样在我身上,压了二十几年。”
从那天起,开始发霉的又岂止那个包。
多少明明可以明媚,自信长大的孩子。
长期在愧疚和苦难教育模式下,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变得敏感焦虑自卑,变得小心翼翼,变成了讨好型人格。
多少原本可以健康,毫无嫌隙的亲子关系。
在孩子一边觉得父母好辛苦,一边觉得父母说话好过分的矛盾中,变得越来越疏离。
更加可悲的是。
孩子困在“寄人篱下”的感受中越来越深,父母却在疑惑,为什么孩子跟我越来越不亲了?
因为他们不敢向父母提任何要求。
因为他们害怕把心事说给父母听。
因为他们知道:
把烦恼分享给家长,烦恼会加倍。
把快乐分享给家长,快乐会消失。
03
李月亮☽
今天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不是为了追责斥怪任何人,每代人总有自己触及不到的局限。
只是希望,为人父母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只是希望,为人父母可以早些明白,愧疚式教育早就过时了,当爱自然流淌,感恩才能发自于内心。
只是希望,为人父母可以好好读懂下面这封写给孩子的信: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
我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当然,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正在觉醒。
他们拒绝重复上一代悲剧式的教育误区。
他们渴望能够通过养育孩子治愈自己的童年。
他们也正努力变成自己小时候想要的那种大人。
“我妈生于封建的时代下,却在新时代里浇灌了一朵格桑花。”
她们可以很骄傲的说:
我的孩子在写他的父母时,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爸爸,不再是发烧的我和大雨中的妈妈。
她们可以很开心的炫耀:
我的孩子会在作文里写,虽然我的妈妈不会做饭,但她超会点外卖的。
她们可以很幸福的说:
我儿子写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公主,她会在爸爸面前撒娇噘嘴流泪,爸爸也总是哄着妈妈。
“我长大后,也要像爸爸那样。”
你看,这才是自然流动,真情流露出的爱的巨大的力量。
不需要反复,刻意强调自己多苦多累。
在爱里长大的孩子。
自然会迸发出爱人的能力。
自然会拥有健全的人格与三观。
让愧疚式教育在我们这一代结束,让中式教育在这一代走出闭环吧。
每一个孩子都应在阳光下明媚成长。
而不是在愧疚的阴影中,独自踽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