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实习记者 王勇 通讯员 李红卫
长治市屯留区丰宜中心学校以“七彩教育、多彩人生”为办学理念,通过开展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葫芦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美育与德育深度融合,为乡村教育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丰宜中心学校依托本地“石泉海葫芦山庄”资源,将葫芦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打造“基础+拓展+综合”三位一体的七彩课程体系。通过“人人会吹葫芦丝”民乐课程、“葫芦+”种植彩绘实践、“小葫芦话剧社”等特色课堂,让学生们在知葫芦、种葫芦、摘葫芦、画葫芦和吹葫芦丝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与艺术的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乡土文化。这种“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模式,让乡村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该校推行“七环联动”教学模式与“七彩评价”体系,从品德、学识、身心、艺术、劳动等多维度关注学生成长。积分徽章动态激励、红色研学、经典诵读等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学生的进步都被看见、被认可。这种评价方式打破了传统上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局限,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升综合素养,真正实现了“让每个孩子都出彩”的教育目标。
该校校长提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蕴藏无限可能的七彩种子”,学校通过葫芦这一乡土载体,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在多彩课程与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挖掘了潜能,更在心中种下了乡土情怀的种子。学校致力于培养兼具乡土情怀与现代素养的“宝葫芦少年”,让乡村孩子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拥抱现代文明,成为“有根有魂”的新时代建设者。
这种创新实践,为乡村教育特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成功表明,只要立足乡土、挖掘文化、创新模式,乡村教育同样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
上图:学生们正将喜欢的颜色均匀地涂抹在葫芦上。
本报实习记者 王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