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合并、更名——当众多高校忙于兴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相关学院之时,一场针对艺术类学院的调整也正在一批校园里悄然展开。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透露,10月的第一天,潍坊理工学院正式宣布撤销美术与设计学院建制,其5个专业分别并入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相关人员职务自动免除。
我们查阅潍坊理工学院官方网站发现,美术与设计学院确实已经不在学校教学单位列表中。
就在几天前,东北师范大学在大力推动音舞融合的背景下,宣布将音乐学院更名为音乐与舞蹈学院。2024年6月,云南师范大学将音乐舞蹈学院和美术学院合并设立艺术学院。同年末,陇东学院决定将教育与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合并新设置教育学院……
高校艺术教育格局,似乎正在步入一轮深刻的调整期。艺术学专业设置也开始了“结构性大洗牌”。
一批艺术学专业退出舞台
如今,艺术学已经成为应届本科毕业生第三大学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届艺术学本科毕业生人数占比已稳步升至10.2%。
与此同时,大批艺术学专业却经历着生存考验。
《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5)》数据显示,2014~2023年间,撤销数量较多的20个专业里艺术学占据3席:服装与服饰设计(108个)、产品设计(98个)、动画(49个)。
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示撤销了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4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彻底退出艺术类本科教育舞台。
进入2025年,艺术类专业的停招与撤销趋势仍在延续。
日前,同济大学公布2025级停招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3个设计类专业进入名单。暨南大学的音乐学、美术学专业,南京工业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等也于2025年停止招生。
今年4月南昌大学公示,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艺术设计学等4个艺术学专业,因已连续五年停招且无在校学生,决定撤销。
统观2025年多所高校公示拟撤销专业名单,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仍是撤销数量较多的专业。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就业市场供需失衡与高校发展战略的主动调整。
近三年,山东、湖南、河北、广西、福建、贵州等多个省份,或在专业预警名单中,或在公开发布的本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明确列出本省就业率排名较低、就业状况较差的专业,艺术学(22个)是相对集中的学科门类。
《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发布的本科红牌专业榜中,艺术类专业占了3个(音乐表演、绘画、美术学),其中绘画、音乐表演更是连续多年登上红牌专业榜。
“科技+”艺术学专业崛起
然而,部分艺术专业的退场,并不代表艺术学科在大学教育中的整体没落。在部分专业被撤销的同时,一批新兴艺术专业正陆续进入本科专业目录。
尤其是伴随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游戏、广告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成为近年来艺术学专业增设热点,近五年共有86所高校新设。该专业融合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内容创作与新媒体设计能力,契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而今年首次进入本科专业目录的8个艺术类新专业,也体现出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紧密结合,且带有十分鲜明的市场需求导向。
以游戏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随着游戏产业快速发展与技术迭代,该专业从原有的“专业方向”升级为独立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的游戏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熟悉游戏艺术规律、具备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新专业的涌现虽拓展了学科边界,但教育主管部门也意识到,必须警惕一拥而上的盲目开设,因此加强了对艺术类专业设置的规范与管控。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从严控制艺术类专业设置,高校申请增设艺术类专业,应符合办学定位。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艺术学、教育学和管理学专业新增布点;非艺术类院校原则上不新设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
艺术学课程亟待革新
专业设置调整仅是第一步。这些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专业,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能否真正回应行业的期待,则成为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
比如随着近年来国产游戏、动漫产业崛起,相关专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据此前《浙江日报》报道,近年来我国每年有动画专业毕业生2万余人,还有更多想从事动漫行业的非科班生。但国内动漫产业技术型人才紧缺问题依然严峻。应届生普遍经验不足是动漫企业“招人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麦可思研究发现,平面设计人员,以及影视动画制作人员等,是2023届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职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个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的专业对口率相对不高,分别为64%、69%,均低于本科生平均水平(72%)。
应届毕业生自身具备的技能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落差太大,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标准,是阻碍他们进入动漫行业的重要因素。
麦可思研究显示,2023届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事非专业对口工作群体中,因为“达不到专业相关工作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比例分别为18%、13%,明显高于本科平均水平(10%)。
从毕业生对母校教学评价上看,两个专业反馈认为“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的比例也接近半数,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该比例分别为52%、46%,明显高于本科平均水平(37%)。
以目前紧缺的三维模型技能岗位为例,企业需要集中对员工培训半年以上,才能够使其基本达到岗位技能要求,而学生在学校对三维模型的学习深度还不够。一些应聘的毕业生也表示,这些软件学校也会教,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当下,创意经济以个人创造力、知识产权和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涵盖广告、设计、影视、游戏等多个领域,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行业对高质量内容和技术创新的需求不断提升,具备跨学科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创意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这也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提出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怡霖 王柯宇 鲁杰. 每年毕业生“2万+” 动漫行业为何依旧“求贤若渴”?[EB/OL]. [2024-06-06]. 潮新闻.
[2]麦可思研究院. 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 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5年.
[3]各高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