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课堂·第298期
亲子冲突不可避免,
这个真相越早接受越好
你好,我是树辉。
很多人说父母之所以和孩子搞不好关系是因为无法理解孩子,当然,还有很多人说如果做父母的不成长自己,不解决自身的问题,那就无法理解、接纳孩子。
我同意这个说法,可是在这背后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冲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在亲子关系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尝试理解和接纳孩子,更要理解和接纳他们跟孩子之间的冲突,因为后者对这段关系的健康发展更重要。当然,不仅在亲子关系中如此,在所有关系中都是如此。
其实冲突在很多关系中都是背锅侠,如果你问一个结了婚的人为什么不愿意回家,他很可能会告诉你,一回家就吵架,在家里待不下去,如果你问一个青少年的父母为什么不和孩子沟通,他们往往也会告诉你,一说话就吵架,还谈什么沟通?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冲突是导致问题的原罪。”
可是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人和人在一起就是会发生冲突呀,导致一段关系出现问题的并非冲突本身,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理解冲突为何会爆发,无法接纳彼此之间就是可能会有冲突的。
我们试想一下,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你和孩子之间永远不会爆发冲突,孩子的所有要求你都能满足,你的期待孩子也能顺利完成,即便是到了青春期,孩子也会老老实实听你的话,并且和你无话不谈。
另一个选择是你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和你爆发冲突,冲突过后你们依然会尝试理解彼此,有时候你恨孩子恨得牙根痒痒,可是你出个差,几天不见,又会想得不行。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一个?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第二个,因为关系就是用来体验爱恨情仇的,越是亲密的关系越需要爱恨情仇的真实呈现,只能有爱存在的关系是不健康的。
在所有的关系中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越是亲密的关系越需要冲突的存在。这就像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一样,我们讨厌自己身上的缺点,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消除它,有些缺点需要被我们自己接纳。

冲突也是如此,如果你觉得亲子关系中不能有冲突,那就相当于你无法接纳自身的缺点,如果你始终处于这样的想象之中,那你将很难用真实、有力量的自己去触碰孩子,而这样的关系看起来建立得再好也不实用。
父母和孩子之间本该有冲突,父母成长自己的目标之一就是接纳这个真相,只有接纳这一点才能尝试把不健康的冲突转化为健康的冲突,对做父母的人而言这是一门越早知道,越早做越好的功课。
什么是不健康的冲突呢?我们先用一个常见的现象解释一下,一个小孩儿在哭,妈妈哄了半天也哄不好,这时候妈妈心里很烦,忍不住大吼一声:“别哭了,烦死了,你到底要我怎样?”在妈妈看来,自己烦是因为孩子哭导致的。
不健康的冲突有一个特点,当事人认为“我之所以这样是你导致的”,当我们确定地认为我不开心,我不高兴,我难受的原因在“你”身上时就会爆发不健康的冲突。
那健康的冲突是什么样的呢?同样是这样一个场景,孩子在哭,妈妈怎么哄也哄不好,妈妈感到一阵烦躁,这时候妈妈需要自己找个地方和自己的“烦”在一起待一会儿,也允许孩子哭一会儿。健康的冲突有一个特点,妈妈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也允许孩子这一刻出现的状态。
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好难。难在哪里呢?当妈妈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劝不好孩子的时候,如果妈妈的状态不够稳定,这时候就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妈妈?如果是,我怎么连一个在哭的孩子都搞不定……”
所以健康的冲突有一个特点,冲突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是稳定的,在亲子关系中这个人是且只能是父母。

越是亲密的关系越会存在冲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简单说说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往往是指向“权利”的,夫妻间的冲突其实是一场“权力斗争”,所以夫妻二人争的往往不是眼前的事儿该怎么办,而是谁说了算。
前几天直播时有朋友提问,他们家装修,她和先生谁都看不上对方的想法,争得面红耳赤。如果是在咨询中我就会请他们觉察一下,难道他们两个人真的一点默契都没有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担心,如果自己同意了对方的想法,他却变本加厉怎么办?
直播中我不可能做这样的处理,我只是告诉她尽可能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游戏去跟先生玩儿,两个人对装修风格有分歧怎么办?抓阄就可以解决,分歧有多少就多抓多少次阄,地板要选什么样的,墙面要用什么样的壁纸,厕所里要装什么颜色的马桶……这可有的玩儿了。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要有把冲突“游戏化”的能力,一旦被游戏化了,两个人也就不再执着于表面的冲突了,实际上他们是不再隐晦地借助冲突争夺权利了。一个人一旦有了一些这样的觉察,那就不会陷入不健康冲突的纠缠之中。
以上我们说的是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在亲子关系中为什么冲突也需要存在呢?因为孩子和父母都要在成长中成为自己。其实成为自己对父母和孩子而言都是一个伤感的过程的。
如果孩子要成为自己,那他有一天就要接受自己需要和爸爸妈妈分离这个事实,甚至他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分离了。如果父母要成为自己,他就要试着适应,有一天当孩子不再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要主动退出。
对于人格状态不够稳定的父母而言,孩子的成长其实是蛮痛苦,甚至是蛮残忍的,因为孩子越长大意味着父母越没用,那些眼里只有孩子,早早地就把自己的人生拱手相让的“父母”是很难接受孩子正在不断成长的。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也要主动跟父母冲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长大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对父母的背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形成了太多和父母之间的默契约定。
比如只要父母是为我好,我就不能反驳;只要父母说得对,我就要听;他们再不好也是为了我好,毕竟他们是我的父母……这些声音是否感觉好熟悉?然而无论父母做得再好,做得再优秀,他们也无法代替孩子过自己的人生,所以如果孩子要成长自己,那他一定是先从不听父母的话开始的。
所以,有的时候孩子是为了缓解自己对父母背叛的内疚感而故意和父母冲突的,他们其实是在告诉父母:“我就是不听你的,我就是个白眼狼,你不要对我这么好了。”
如果父母的状态是健康的,他们坚决不会为孩子反抗自己,不听自己的话而苦恼,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长大。还是那句话,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更多的父母是无法接受孩子的“叛逆”的,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因此,有的孩子成长到青春期,和父母一闹就是好多年,孩子出现了很多怪异的行为,父母的脸上写满了无奈,这些问题的出现,最核心的因素往往是父母不理解自己和孩子之间为何会如此冲突。
如果父母的状态更不成熟,那情况就会变得更糟,他们总在和孩子冲突,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和孩子冲突。
有位心理咨询师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和女儿找到他一起做心理咨询,女儿找了个男朋友,妈妈怎么都不同意,他们的关系为此搞得很僵。咨询师问妈妈为什么不同意,起初妈妈找了很多理由,比如她觉得男孩儿脾气不好,觉得男孩儿长相不好,这些通过讨论都被一一推翻了。
后来妈妈被逼得没办法了才歇斯底里地说:“我就是不同意,我凭什么同意,从小到大她所有的事都会和我商量,为什么找男朋友这么大的事连和我商量一下都不肯……”

原来这位妈妈之所以不同意自己的女儿跟别人交往是因为女儿和男朋友交往前没有和自己商量,怎么样?这听起来是否感觉有些荒谬?但是处于这位妈妈的位置,她丝毫不觉得,因为对她而言,寻找和女儿的关系中的控制感始终是第一位的。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始终害怕自己会失控,因此他们是发现不了孩子正在成长的。因为害怕失控,所以总会发生冲突,因为讨厌冲突,又无法看到孩子成长,这是父母对自己和孩子最大的限制。
作为咨询师,我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和我的来访者一起直面冲突。其中包括来访者内心的冲突,也包括他和我之间关系的冲突。来访者之所以和我会发生冲突也是因为他要成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成长,我也会受益。
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冲突很多时候类似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咨询师做得再好,来访者也会“找事儿”,而且往往是咨询师做得越好,来访者越找事儿,因为来访者会为自己有一天不需要咨询师而内疚。
因此,在我的咨询中面对这样的时刻,我往往会选择挺住,当然用一个官方的说法叫做“稳稳地在那里”,这里的稳不是岿然不动,而是理解来访者对我的爱恨情仇。
冲突的时候稳得住,冲突过后这段关系才会迎来一个新的契机。因为在冲突过后来访者看到咨询师还没有“倒下“,这时候他会感到足够安全,一个人在感到安全时才会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探索如何成长自己。
这和亲子关系如出一辙,孩子之所以和父母冲突,就是因为他们要反复尝试,看自己能不能把父母“打死”,如果父母不禁打,孩子很难放心地成长自己,如果父母稳得住的,那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就演变成了一场游戏。把冲突游戏化,是每个父母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尤其是青少年的父母。

作者:树辉老师
一个专心做咨询的实战派心理咨询师
一个在来访者面前没有正行,
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玑的心理咨询师
一个经常会有一些怪论,
可是会深入你内心的非著名心理咨询师
总之是一个
最不像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
(接受地面&网络视频咨询)
三个解释告诉你,孩子为什么越来越胖
放下确定感,尝试用各种好玩儿的方式跟孩子相处
收起你的功利心,接纳孩子并不是为了让他改变
育儿有“树”第32篇|不知道怎么做,你正在给自己制作一个“世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