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开窍”的5个信号,占2条就稳了,占4条有黑马潜质
开心田螺
2025-10-29 00:17:32
0

在养娃上,我是那种比较佛系的家长,可是架不住老师说。这不,这次考试差了,语文老师立马给我留言了。

老实说,看着那不上不下的成绩,再回想起儿子写作业那不专心的样子,我还是有点急。别人总说,男孩成熟晚,费妈,等他开窍就好了。

可是被动地等,心里实在没底。我琢磨着,“静待花开”不是两手一摊啥也不管。再怎么佛系,也得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浇水,什么时候该施施肥,对吧?

最近孩子的学习态度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呢,我就心想:是不是懂事了,知道主动学了?可才赞他没多久呢,老毛病又犯了。

为了搞清楚状况,我又是kuku一顿研究,终于被我发现,小学生“开窍”普遍会有5个信号。在这些信号里,孩子哪怕只中2条,也说明他正走在向上的路上。若占到4条,那恭喜你,这匹“小黑马”的潜力,超乎你的想象。

1.催促越来越少

昨晚我真是超级开心,因为曾经不催就不写作业的儿子,竟然提前把数学卷子做好了,而且是整整一张,还是全对的。写其他作业,虽然也要提醒,但不像以前那样,我一提写作业,就立马跳脚了。

加上我昨天心情不错,哪怕他做一会又跑去用黏土泥奥特曼,因为提醒他回到书桌前用的是软语,没有拉扯,所以很快就写完了。结果,他不光自个儿看了半小的书,还有时间看视频。

仔细回想,这些日子,家里的催促声确实少了一些,崽崽学习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

“我先把这些生字写完,再预习。”

“妈妈,等我读完这个本书再学习,不要催我。”

“我的乐高还差一点就拼好了,等会儿再吃水果。”

就如日本脑科家林成之所言,孩子7岁后,会特别享受“我自己搞定了!”的感觉

他们大脑里管“独立自主”的那部分开始发力,在8-10岁期间更是飞速发展,脑回路就像不断拓宽升级的高速公路。孩子一旦找到了“为自己学”的感觉,哪怕前面的路再难,他也能摸着黑一点一点往前走。

所以,为了能让娃早点开窍,4岁以后就要多听听他想“做什么”,少指挥他该“怎么做”了

2.学会“复盘”了

普娃拿到试卷后,看一眼分数,就塞进书包里。在他眼里,错了就错了,你问为什么那道题为啥会丢分,他摊摊手,理直气壮地说“不知道”。

元认知,是学霸的必杀技。哪道题错了,一定要搞清楚,直到完全吃透,才会放手

如果孩子不知啥时候开始,错了一道题,就在那里嘀咕,“哦,这题我粗心了,单位没看对”、“这个方法太绕了,下次我试试老师新教的办法”。孩子不再怕犯错,反而有模有样地分析原因,在错误中淘金子,不正是开窍典型的表现么?

3.“专注力”会选择了

我家小子,最大的问题是坐不住。以前呀,他做两道口算,就出来看课外书;写两个字,就画两幅小人画;看图写话写到一半,又跑去搭积木。可是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似乎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小朋友的专注力,会随着年龄不断变好的。一个人,只有在做他热爱的事情时,才能屏蔽干扰,全身心投入。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心流

要是孩子能安静坐在书桌前的时间越来越长,叫他吃饭都得叫好几声,他才有反应,临时查岗也学得特别认真,说明他的大脑“指挥官”(即:前额叶)越发强大了。娃能管住自己了, 他的专注力就有了自己的“选择”。

这告诉我们,当孩子深度沉浸某件事的时候,不管是玩也好,学习也罢,都别随意打断他,让他从始至终体验到那件事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才能更好地激活大脑的报偿回路,继而提高专注力。

4.提问水平“升级”了

以前孩子总会问“这个字怎么念”、“鸟为什么会飞”,问的问题多半是关于“是什么”,思维浮于表面。

可渐渐地,就有了深度,他会像潜艇那样潜到水下面,探索事物深处的逻辑与联系,他会问“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如果恐龙没灭绝,我们人类还会出现吗”、“为啥一定要用这个方法计算,用别的不行吗”……

这表明孩子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思维在萌芽,大脑正在不断升级。

当孩子“连环追问”时,不要怕麻烦。要知道,他问出的每个为什么,都是一颗宝贵的星星之火,我们要做的,就是小心拢住它,让它烧得更旺:“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水平,妈妈也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查查看。”

必要时,再提供对应的材料供他探索,这材料可以是书、纪录片,还有其他一切安全可靠的东西。

5.出现“知识迁移”了

当娃学习不够深入,大脑里的各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比较稀疏的,学进去的知识,就像装在互不往来的格子里,语文是语文,数学是数学。

可开窍之后就不一样了,孩子会把数学课上学的那套统计方法搬出来,算算自己的零花钱;会在描写天气时,用上科学课学的“蒸发”原理。

这时孩子大脑里的知识,不再是散落的珠子,而是连成了网,随时供他提取、使用

这种活学活用、把A处的知识用在B处的能力,这不正是学霸的看家本领吗?

所以平常不要让娃“死读书”,多创造机会他做你的小老师,用自己的话讲给你听。这就是很多学霸都爱用的“费曼学习法”。

平时念了新故事,我最爱用这个方法考孩子了。要是他能说出故事的梗概,还能说出自己的体会,那就说明他消化得差不多了。

好了,今儿的分享就这了。

最后再提一嘴:寻找这些信号,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光芒在哪里,他需要什么样的土壤才能更好地成长,而不是为了给贴标签,和别的孩子做比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关注!厦门市发布2026届优培... 昨天 中共厦门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2026届优培生选拔公告 厦门市2026届优培...
【活动回顾】职业规划 | 咨询... 引言 在生涯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无数次选择。考研、考公、出国……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梳理思...
甄选四年,俞敏洪的变与不变 文 | 阑夕 在创办新东方之前,刚刚离开北大的俞敏洪开始以免费讲座的形式招生开班,首场讲座的地点在...
高职生除了考教师资格证还要考哪... 引言:证书是职业发展的"多重保险" 🛡️ 亲爱的同学,既然你已经开始考虑教师资格证以外的其他证书,那...
语文教研再升级!巴南中学与秀高... 墨韵飘香共研语 巴秀携手谱新篇 2025年10月24日上午,重庆市巴南中学校语文教研组代表团莅临秀山...
南山二外(集团)开展 “行走的...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近日,南山二外(集团)组织180余名师生代表前往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
坚持问题和效果导向 强化协同育...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十条措施...
定了?西京学院,拟更名西京大学... 定了?西京学院,拟更名西京大学,校名媲美北大,两所大学很受伤。 众所周知,对高校而言,校名很重要,对...
高职生参加校园招聘会有优势吗?... 对于许多高职生而言,校园招聘会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一次真正考验。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录...
2026 国考难度攀升,进面分... 老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026 年国考的备战号角都已经吹响啦,国考那可是公职考试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