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温暖传递温暖。在人文关怀日渐稀缺的当下,文山市第三中学执起“孝道”这一千年文明薪火,以2024年全面启动的“216”孝道教育工程(是以孝道为核心的品德养成教育,聚焦“2-1-6”核心实践:2个视频:观看曾被13所学校开除的胡斌和叛逆女生牛文荣的演讲视频,反思不孝不敬的危害;1本书:研读《幸福生活,快乐学习》,通过经典篇章领悟孝道内涵与父母养育之艰;6件小事:践行尊敬父母、分担家务、生日赠礼、不让父母担忧、每周洗脚、特殊场合行跪拜礼,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与孝敬),回应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这不是简单的德育补充,而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象化的深层实践,让孝道从书本训诫变为可感可行的生命课程,在校园内外漾起润物无声的育人新风。

理念铸魂:以孝立校筑根基。“孝为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市三中深刻把握孝道是仁爱与责任的源头活水,将“以孝治校”确立为育人核心方略。摒弃空洞口号,学校把孝道教育融入日常,构建起系统化、课程化、生活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以孝促德、以德固本”的育人新格局。通过明确教育目标、完善实施路径,让孝道真正融入校园血脉,为培养有知识、有温度、懂感恩、敢担当的时代新人筑牢精神根基。

经典浸润:朝夕十分钟育心。理念落地需巧思,日常点滴见真章。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论语》《孝经》的经典句读在校园回荡,千年智慧与青春心灵对话,唤醒文化基因;晚自习下课前十分钟的“孝心分享”,让学生反刍一日言行,分享为父母斟茶、与长辈谈心的细碎温暖。“这十分钟让我明白父母的辛苦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生活”,一名八年级学生的感悟,道出朝夕浸润的力量——短短二十分钟,完成从认知到内化的关键一跃,让孝心在日常中扎根。

实践赋能:知行合一绽芳华。孝道教育不止于课堂,更在行走的实践中。校园孝道文化体验区,主题展板图文并茂呈现经典故事与实践成果,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将朴素墙壁绘成“孝亲敬老”画卷,让美德在色彩中具象化;“情暖重阳”活动中,学子走进黑卡布岱村敬老院,用歌声、舞蹈与陪伴传递温暖。配合主题班会与“孝行积分”激励机制,学校构建起“感知—体验—激励”的完整闭环,让孝道从理念转化为学生自愿践行的行为准则。

孝风蔚然:家校同心谱新篇。如今的市三中,孝道已蔚然成风:学生主动分担家务,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尊重长辈意愿成为常态。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愈发体贴,家庭关系愈发和睦。“辛苦一天回家,孩子递上一杯热水,就是最大的欣慰”,一位家长的动情话语,正是教育成效最真实的写照。从校园到家庭,这场孝道教育引发的温暖蝶变,让感恩之心传递,让亲情之花绽放。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市三中的“216”孝道教育工程,以孝为支点,撬动立德树人的深层实践,为学生一生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色。它证明传统美德从未过时,而是新时代育人的宝贵资源。当感恩与责任成为青春最温暖的行囊,当孝道文化在校园内外生生不息,这样的教育便不负初心、不负时代,为培养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素养的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来源:文山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