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岗”≠“有为” 高校管理不该陷入形式主义
开心田螺
2025-11-20 15:49:10
0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评论员 丁博洋

近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将“新聘教师前三年坐班”明确写入招聘条款,这一举措迅速引发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工作模式的广泛关注,一场关于高校教师坐班制的讨论悄然升温。

近年来,湖南、湖北等全国多地高校也陆续出台类似新规,如部分高校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周坐班不少于3天,这类制度的蔓延,正让多数在岗高校教师陷入“打卡焦虑”。

多所高校陆续推行教师坐班制度,旨在通过规范考勤强化教学管理、密切师生联系。

初衷虽好,但在高校教师看来,将学术工作硬套上行政化考勤的“铁框”,用“坐班时长”衡量教师价值,实则是用机械标准丈量创造力,容易陷入舍本逐末的误区。

北京工商大学刘贝妮教授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数据表明当地高校教师周均实际工作时长已超50小时。所谓“弹性工作”本就是高强度产出下的必要缓冲。不少高校教师直言,如果再强加给自己“坐班任务”,只会让教师陷入“考勤焦虑”与“产出内耗”的双重困境。

大学教师的工作特性本就与行政岗截然不同,其核心价值从不是“坐满8小时”——备课要深耕教材打磨教案,科研需泡在实验室钻研数据,甚至深夜的灵感迸发、异地的学术交流,都是产出成果的关键。

一刀切的坐班制,可能会让野外调研、文献梳理等让位于机械考勤,让潜心钻研的时光被办公室“磨洋工”的形式消耗,最终让管理表象盖过教育科研的本质,让学术活力在打卡机前消磨殆尽。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评论员认为,人文社科的文献深耕、理工科的实验室攻坚……都需要摆脱打卡的束缚。

若只强调坐班的规则和规范,出现办公室里“摸鱼”打卡、科研任务被迫挤压的形式主义是必然的结果,正如网友吐槽:“教案让位于签到记录,学术沙龙沦为考勤现场。”

管理的本质是赋能而非管控。应用型院校坐班若聚焦学生实践指导尚有意义,但研究型高校若照搬行政考勤只怕会沦为形式主义。

强调过度打卡只会暴露教师评价与管理体系的缺失,这种低效模式适配不了创新趋势,也难助学术繁荣。衡量教师价值,应看讲台温度与科研深度,而非考勤表长度。

给学术“松绑”,让自由成为创新的土壤,才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应有之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杨翰森2分2板1助攻 开拓者遭...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11月20日,2025-26赛季NBA常规赛继续进行,波特兰开拓者主场迎战芝...
必看!2025年广州艺术生文化... 在2025年广州艺术生文化课高考冲刺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育机构非常重要。本排行榜涵盖了多家优秀的辅...
吉大二院联合多学院开展“朋辈协...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心理育人模式,11月15日,白求恩第二...
嘉宾讲学|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2025年11月10日晚,在我校研究生课堂嘉宾讲学支持计划的支持下,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
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 (记者于忠宁)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
事关每个学生,体质强健“二十条... 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强健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提...
广西“虎”周家斌被公诉,曾被通... 去年最后一个被查的中管干部因涉嫌巨额受贿被提起公诉。2025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
我去基层任教丨翟广然:扎根雄安... 启航计划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引 言 2020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发起设立“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简...
宋清辉: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 江苏科技大学郭某学术造假事件中,与其把矛头只指向郭某一个人,不如正视系统性的问题,即当前人才评价体系...
2026年湖南理工学院法硕复试... 2026-湖南理工学院(累计6年复试真题题库汇编;合计211题)-最新版绝密复试真题 湖南理工学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