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一样的高度,看不一样的风景 童年技能成为热门课程
“爬树”也能修学分 本报记者 陈卓妤
|
| 大学生的树上“毕业照” 受访者提供 |
天气渐凉,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内一棵香樟树前围满了“全副武装”的学生,“攀树老师”张督成正在为大家演示如何“安全上树”。
随着一声吆喝,张督成开始演示难度最高的挺身式上攀技术。他拽紧攀树绳,腰腹聚力向上挺身,不一会儿就攀升至3米多高的树干顶端。树下,学生们纷纷仰视,连连欢呼。
记忆里儿时的“爬树”游戏,如今正以特色体育课程的形式走进浙江校园,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树木知识,也解锁了体育课程的新玩法。近日,记者走进多所学校的攀树课堂,探寻这门特色课程走红背后的奥秘。
高校:“爬树”能修学分,成为热门课程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22年起,为休闲体育专业大二学生开设“攀树”这门专业拓展课。学生修满32学时并通过“攀树小考”,即可获2个学分。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休闲体育(户外运动)方向的张督成认为,攀树课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优质选择——既能让学生走到户外、亲近自然,又能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落地,于是他在2022年主动请缨开展这门特色课程。
张督成告诉记者,攀爬前,学生要进行两项准备:全面评估现场环境与树木健康状况,确保攀爬基础安全;细致检查攀树绳、抓结、主索、安全带、头盔等所有器械装备,排除使用隐患。
准备就绪后,攀树者通过抛投将豆袋穿过目标树枝,再借助牵引绳把树皮保护器安装到指定位置,搭建起稳固的绳索保护系统。接着用专业绳结,将攀爬者与攀树绳安全可靠地连接。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绳结攀登法、绞索攀登法、身体推进法或挺身式等不同方式进行攀登。
但攀树课不只“爬上树”这么简单。张督成介绍,理论课程包含植被类型识别、树木健康评估、冠层生态保护等,学生还要学会如何判断这棵树“健不健康”。
“爬上树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瞬间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在不同季节、不同高度俯瞰校园与周边景致,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感扑面而来。
据悉,这门特色课程还在不断解锁新玩法,部分高校顺势推出了“树上音乐节”,学生们攀至树顶或林间平台,伴着清风与鸟鸣弹唱表演,让攀树课的趣味性与创意感更上一层楼。如今,在不少学校,攀树课已成为“抢不到”的热门课程,热度居高不下。
中小学:在亲近自然中收获快乐
攀树的风也“刮”进了中小学。11月14日,杭州市钱塘区金沙湖实验学校的操场旁,三棵香樟树上搭建了安全防护设施,一群八年级的孩子准备“上树”。
“这是我第一次攀树,太刺激、太新奇了!真希望这样的课能多开几次!”13岁的苏馨妍激动地说。攀树老师张诗雯刚帮她穿戴好安全装备,她就嗖嗖地往上爬。
张诗雯毕业于攀树课的“发源地”厦门大学,自2015年加入学校攀树队后,攀树便成了她大学生涯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后,张诗雯将在校习得的攀树技能和树木保护知识融入了课堂中。
“香樟树的树皮在攀爬时可能会脱落,这就像人体皮肤新陈代谢一样正常。我们爬树时一定要选择健康的树木。”张诗雯常这样叮嘱学生,“小朋友们必须在专业老师的保护下攀爬,可不能随意乱爬哦。”
“攀树课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收获快乐,在亲近自然中丰富课间生活。”金沙湖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童永圣表示,“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不小,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特色课程,让校园生活多一份趣味与活力。”未来,学校还计划打造攀树节这类特色活动,让大课间变得更充实。
钱塘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辖区内已有2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开设了攀树课。后续,将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完善攀树安全设备,让这项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覆盖更多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