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丙奇
近日,山东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互转实施办法》,规定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各市以多种形式,确定一定数量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和全日制中职学校作为互转学校,互转学校的学生按照《办法》进行互转。
中考的“普职分流”曾让许多家庭倍感压力,仿佛一次考试就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普职互转”给了学生一个试错和重新发现自我的窗口,普通高中与中职互转,已经成为推进普职融通、缓解普职分流焦虑、扩大学生选择的重要措施。另外那些进入普高后发现自己学术潜力不足、动手能力更强的学生,和进入中职后发现自己学术兴趣浓厚、想冲击理论深度的学生,也拥有了重新选择的可能。青少年的兴趣、能力和志向是动态发展的,强制将不同特质的学生固化在两条平行线上,是对人才的浪费。互转机制承认了这种发展的不确定性,允许教育路径跟随学生的成长而调整,真正践行“因材施教”。在山东之前,我国广东、四川、浙江等地,都已经探索普职互转。
既然是普职互转,也就有学生从普高转到中职。从普高转入中职的学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不适应普高学习,随着各地普职比提高,有部分进入普高的学生,跟不上普高学习进度,他们有意愿转进中职学习。二是选择中职不再是学历“断头路”,随着职教高考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职业本科、地方应用本科参加职教高考招生,中职学生的升学机会并不比普高差。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想转就能转。如山东规定,转入学校要对申请转入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可以以学生中考成绩、转学前各学期考试成绩以及单独组织的互转文化课和技能考核、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等为组成部分;鼓励市级统筹命题,确保考核公平、科学、规范。不过从中职转为普高,难度更大,既要满足当年中考成绩要求,又要看进入中职后的学习成绩,还要参加“转入”考试。但相比之前进了中职,就没有转学机会来说,这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心态。不过,各地各校普职互转的形式、要求并不同。
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把职业教育建设为与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类型教育。要避免中职以升学为导向办学,要坚持职业教育定位,办出学校的特色,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在提高普职比的同时,可以探索把更多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建设为综合高中,《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明确将“办好综合高中”作为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类综合高中,不是中职“普高化”,而是既有普通高中学术课程又有中职技职课程,将两类课程融为一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普通类课程、技职类课程学分互认,学生在完成规定模块的学分学习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在高中毕业后,根据自己选修的课程情况,自主选择普通高考或职教高考,进入普通院校或职业院校,高中所修读的部分技职课程学分,在职业院校中可免修。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持续增长,预计2029年达到峰值。从未来形成合理的高中教育结构出发,从普职互转到深度的普职融通,不断探索改革,是重塑高中教育生态的必然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