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贯穿了人的的一生。
问题是,谁来维系这个家呢?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诚然,只要每个人都为家庭做点什么,让家庭的价值提升了,反过来,谁又会成家庭的受益者。
因此,家庭最好的模样,就是父亲有经济价值,母亲有情绪价值,孩子有潜在价值。
01
父亲有经济价值:能托底。
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经济价值有多大,柱子就有多高。
谈钱是很庸俗,但是不谈钱,没有一个家庭做得到。
社会好不好,都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逻辑,家庭也是一样。
在电视剧《小舍得》中,有这样的场景:田雨岚一家人,因为孩子的补习费而发愁。丈夫就把家用钱偷偷挪出来,做了投资。结果失败了。
田雨岚发现情况后,不管不顾地和丈夫吵起来。
作为普通家庭,花钱的缺口真的很大。
孩子读书,家里买房,外出旅行,开车上班,柴米油盐,父母养老,哪一样都是钱。
更何况,现在很多的家庭,都要给孩子学区房,陪读等,动不动就是数十万的开支。
父亲没有赚钱的能力,或者得过且过,这家庭的氛围,肯定好不起来。每一次缺钱,就意味着一次争吵,夫妻互相嫌弃,孩子也很失落。
当然,家里的母亲也可以赚钱,但其顾家的时候更多,赚大钱的难度更大,也不太现实。父亲就自然沦为了赚钱的主力军。
真正有本事的父亲,并不是一开始就腰缠万贯,而是有经济价值。
会赚钱,比本身有钱,更重要。
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下班后,去跑出租;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调整到技术型岗位,也能凭借经验,提升收入......多观察,会发现一些小小的风口,让普通男人,变得不普通。
《平凡的世界》中写道:“钱是好东西,它能使人不再心慌,并且叫人产生自信心。”
拥有赚钱的方法,是更好的东西,让家庭在都市里扎根,在浪潮中安宁。
02
母亲有情绪价值:唱和声。
家和万事兴的道理,路人都知道。
只要家庭和气了,就能够多一些收入,大家也多一些力量。力量、收入多了,家庭的和睦,又有了基础。这就是良性发展。
母亲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家庭是否安定,母亲需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遇到事情不乱;解决事情不忙;日常事情,添加喜气。
看过一个小画面:年幼的孩子,为了制造惊喜,故意在门口摆放了很多的纸杯,他就想看到父亲回家,惊讶、被“绊倒”的样子。
当父亲回家的时候,看到门口的纸杯,觉得浪费,马上就要发火了。千钧一发之际,母亲示意“嘘”,这是孩子的惊喜。
接下来,父亲秒懂,在门口喊:“啊呀,绊倒我了......”
孩子跑出来,乐了。一家人都乐了,然后有了一顿特别开心的晚餐。
还看过一个小画面:父亲创业失败了,负债十几万。
迫于生计,父亲决定去送外卖。
母亲没有抱怨,而是背地里给父亲投递了很多的简历。
当父亲收到某公司面试通知的时候,欢呼雀跃。家庭重新变好了。
《礼记》有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母亲管理家庭的日常,送孩子读书、管老人养老、做家务等。琐碎的事情,令人烦躁;如果父亲赚钱的本事不大,就更加烦躁了。
一个好母亲,一定是情绪稳定的。站在家人的角度看生活,知道每一个人都不容易,也满足每个人的小心思。
一顿饭,一句辛苦了,一次笑脸相迎,都弥足珍贵。
03
孩子有潜在价值:带希望。
你有没有发现,有孩子的家庭,会增加开销,也为读书而烦恼,但是大人们都积极生活。
大家在某些场合,统一了口径:“还不是为了孩子。”
那些没有孩子的家庭,什么都容易满足,但慢慢会显得萎靡。所有人都在衰老,又看不到新生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幸福不幸福,不是当下吃喝玩乐来衡量,而是未来前程似锦来证明。
有孩子的家庭之间,做个对比,就会发现,孩子读书成绩好,有正能量的家庭,比孩子成绩糟糕的家庭,又多一些阳光。
孩子读书厉害,父母会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大学。”这一句话,就点燃了全家人的希望。
父母源源不断地把爱输送给孩子,孩子一次次进步,改变命运。孩子自己独立、变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家,一代比一代强,这就是百年大计。
04
一个家庭里,有父母,有孩子,需要一起努力,更需要分工,各自努力。
每一个家庭角色,都有了起色,那么大家凑在一起,就非常出色了。
父亲要活得像父亲,刚正、勇敢、狠抓经济收入,别婆婆妈妈的,回到家就唠叨,责怪人。
母亲活得像母亲,善解人意,贤惠孝顺,别强势得如一头牛,把男人的事情都管住了。
孩子活得像孩子,别在该学习的时候,却吃喝玩乐,在长大之后,才发现自己学习不够。
每一个人都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顺顺利利。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