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资料与科目选择
教材与辅助资料
核心教材:以苏州大学指定的 7 门教材为核心,包括《流行病学》(第 8 版,詹思延)、《卫生统计学》(张明芝)、《环境卫生学》(第 8 版,杨克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 8 版,邬堂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 8 版,孙长颢)、《毒理学基础》(第 7 版,孙志伟)、《儿童少年卫生学》(第 8 版,陶芳标)。
真题与习题:优先使用苏大 2010-2024 年真题(含回忆版),结合《卫生统计学考研核心题库》《流行病学考研试题集》等专项练习。
辅助工具: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框架)、对比表格区分相似概念(如 “发病率” 与 “患病率”),并通过 Anki 卡片记忆高频考点(如营养卫生的膳食指南)。
科目选择策略
必选科目: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基础,建议优先学习并重点突破,因其占比高且涉及计算题和案例分析。
可选科目:根据个人兴趣和学科难度,从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毒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中选择 3 门。例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点基础但需大量背诵,毒理学需注意英文术语。
二、分阶段复习策略
基础阶段(3-6 月)
通读教材:按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三大卫生(任选 3 门)” 顺序逐章学习,标注重点(如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设计、卫生统计学的 t 检验)。
配套练习: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和章节题库,整理错题本,重点标注计算错误和概念混淆点。
强化阶段(7-9 月)
专题突破:分模块整理高频考点(如 “环境卫生学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职业卫生的职业病诊断标准”),结合苏大近 5 年真题标注重复考点(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统计与流病深化:重点练习统计计算题(如卡方检验、回归分析)和流行病学案例分析(如 “如何设计糖尿病筛查方案”),参考《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库》和《流行病学考研试题集》。
科目交叉复习:每天安排 2-3 门科目交替学习,避免疲劳,例如上午复习流统,下午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冲刺阶段(10-12 月)
真题模拟:每周完成 1-2 套真题,限时 3 小时(名词解释 3 分钟 / 题,论述题 20 分钟 / 题),重点分析错题和偏题(如毒理学的 “半数致死量” 计算)。
真题答案鸿知考研网有
高频背诵:整理名词解释(如 “健康危险因素”)、简答题(如 “三级预防的内容”)和论述题模板(如 “慢性病防控策略”),利用早晚黄金时间背诵,结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循环强化。
全真模拟:考前 2 周进行 2 次全真模拟,严格按照考试时间作答,适应机考环境(人机对话考试流程单向性,需谨慎作答)。
三、重点内容与题型应对
科目占比与题型分布
分值分布:流行病学(25%)、卫生统计学(25%)、三大卫生(任选 3 门,各 15%),题型包括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30%)、计算题(10%)、案例分析(10%)。
高频考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队列、病例对照)、病因推断、疾病监测。
卫生统计学:t 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回归分析。
三大卫生: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害、职业病诊断、营养缺乏病防治。
题型策略
名词解释:精准记忆定义(如 “疫源地”),可结合英文缩写(如 “OR”)辅助记忆。
简答题:分点作答(如 “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注意逻辑层次(如 “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论述题:结合热点(如 “新冠疫情中的公共卫生措施”),运用 “理论 + 案例 + 对策” 结构,参考《解析中国公共卫生热点》补充观点。
计算题:熟练掌握公式(如 “发病率 =(新发病例数 / 暴露人口数)×K”),通过真题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四、备考技巧与注意事项
记忆方法
框架梳理: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如 “环境卫生学→大气污染→健康影响→防治措施”),睡前回顾核心框架。
对比记忆:列表区分相似概念(如 “筛检” 与 “诊断”)、统计方法(如 “t 检验” 与 “方差分析” 适用条件)。
实践结合:实习或工作中观察公共卫生实践(如社区慢性病管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时间管理与心理调节
每日规划:每天保证 5-6 小时专业课学习,上午主攻流统,下午学习三大卫生,晚上背诵和刷题。
模拟训练:模拟考试时严格限时,单选题控制在 1 分钟 / 题,案例分析每题 20 分钟,提升答题速度。
压力缓解:每周安排半天休息(如运动、看电影),避免焦虑;考前 1 个月通过全真模拟适应考试节奏。
五、分数线与复试准备
近年数据
复试线:2024 年全日制专硕 333 分(单科≥42/126),非全日制同线;录取比例约 1:1.3,竞争较激烈需高分保底(目标总分 340+)。
招生人数:全日制专硕约 20 人 / 年,非全日制约 15 人 / 年,建议优先报考非全以降低竞争压力。
复试内容
笔试:公共卫生专硕综合卷(5 门任选 1 门),参考《卫生事业管理学》(梁万年),重点复习卫生政策(如 “分级诊疗制度”)。
面试:
专业英语:翻译专业文献(如 “environmental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背诵常见术语(如 “risk assessment”)。
综合能力:结合案例(如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应对”)阐述专业理解,展示科研潜力(如参与的公共卫生项目)。
材料准备:制作简洁的 PPT(含个人简介、科研经历、职业规划),突出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技能